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高质量发展,关系到社会进步和百姓民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通过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笔者认为,要着眼于产业发展、农业拓展、队伍建设等方面,笃行实干,善思善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当前,以乡村特色资源挖掘多元价值,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适合是前提。制定产业发展计划要因地制宜,依托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食品、特色手工等方面,打造特色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集聚区,示范引导“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一县一业”发展,实现农产品的特色化、规模化,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才能带动当地百姓积极参与,实现稳定持续的增收。同时,特色产业要扎根于“土”,体现“特”,还要形成“产”。要向产业链要效益,做到“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从地方实践来看,产业链越长、利益联结越紧密、龙头公司带动能力越强,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前景就越广阔。 长期以来,由于多重因素影响,农业多功能性拓展面临重重困难。面向现代化农业发展,我们要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打造电子商务体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尤其要围绕市场需求,通过整合“互联网+”,在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下发挥新动能,依托专业电商平台,让小农户也能面向广阔市场,有效定位,精准营销。要利用移动电商销售平台,帮助农户企业有效宣传,有效提高农产品的品牌辨识度和传播效能。同时,要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生态康养等新兴产业,推动农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农业综合效益。 乡村振兴,归根结底要落在“人”的身上,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事关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我们不仅要搭好“筑梦台”,更要用好“指挥棒”。首先是建立科学培养人才机制,打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积极和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探索,共同培养发展所需人才,让乡村振兴人才有“技”可施、有处可用,切实把论文书写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其次,要建立人才奖励机制,确保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不偏向、不断线、不脱档,促进人才有力接续、合理流动。最后,要从本地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和民生需求出发,按需引才,精准育才,确保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与乡村全面振兴工作相配套、相契合,不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魏大良)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