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专题库 >> 倍加珍惜全国文明城市荣誉 全面巩固提升创建工作成果 >>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关爱保护未成年人 >> 正文




思茅区创新集团化办学模式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来源:《普洱日报》  时间:2024/07/30/ 11:27 点击:

 

本网讯(通讯员 徐晓芳 李悦 文/图)今年以来,思茅区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为抓手,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打好扩优提质“组合拳”,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校。

在思茅第三小学教育集团凤凰校区机器人编程实验室内,计算机老师代来富一边指导学生编写程序,一边向学生演示机器人小车的运行轨迹。

“机器人编程是思茅第三小学凤凰校区的一门优质特色课程,今年9月,我将到石龙校区轮岗交流,把这门课程带到石龙校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与想象力,教会学生用编程的思维去解决问题。”代来富说。

代来富从事计算机教学6年,指导学生参加第37、38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暨机器人竞赛,并荣获RIC创新挑战赛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两项,收获了10枚金牌、6枚银牌、2枚铜牌。他口中的“石龙校区”前身为思茅第五小学,今年成为思茅第三小学教育集团成员学校之一。

据了解,今年5月以来,思茅区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整合全区优质教育资源,以优质学校为引领,完善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思茅第三小学教育集团、思茅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思茅区幼儿园教育集团先后成立,成员学校共享牵头学校的优质品牌和学校文化、先进办学理念、成功管理模式、高效课堂教学、良好硬件设施、优秀师资团队。

“集团化办学是为迅速适应城市快速发展对教育事业的新要求,积极破解‘择校热’‘大班额’等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满足市民让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愿望,真正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思茅区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继龙表示,基础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充分统筹区域内教育资源,采取“优质校+薄弱校”“优质校+乡村校”“优质校+新建校”等多种办学模式,实施“一体化、层级式”管理,推动区域内优质资源均衡发展。

“我们不断加快与石龙校区的深度融合,通过共享师资力量、共用教学设施、交流教学经验等措施,有效整合集团内部资源,打破原有的校际壁垒,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确保两校区的教育质量得到统一监管和提升。”思茅第三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赵勇表示,通过集团总校优秀教师帮带、分校相关教师积极参与学习等方式,实现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在总校与分校规范化、统一化进行,并逐渐形成各校特色,逐步推进集团化办学由结构调整向质量提升转变。

“前几年,我还发愁家门口没有好学校。开展集团化办学以后,分校隶属于思茅第三小学教育集团,各方面条件都得到了提升,作为家长感觉很放心。”思茅第三小学教育集团石龙校区学生家长付天永说。

“我们将持续搭乘教育集团优质资源‘快车’,不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思茅第三小学教育集团副总校长、石龙校区校长龙霏介绍。

强校带动弱校优质发展是思茅区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中的一项模式。近年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人数不断上升,新建学校增加,思茅区积极采取“名校带新校”模式,立足“开办即优质”,将新建学校全部纳入集团化管理。

“我从老家农村来思茅打工,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接受这么好的教育,我们很满意!”思茅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古城校区学生家长李女士激动地说。

据了解,思茅第一小学建校于1904年,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办学实力的百年名校。2022年秋季,在“名校带新校”模式下,思茅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古城校区正式招生,得到了周边群众的广泛认可。

思茅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实施以思茅一小为龙头校、土桥小学为成员学校的办学模式,形成“一校三区”(东风校区、古城校区、传薪校区)的布局,实行总校长负责制,促进集团内各校深度融合,实现集团校内部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

“家门口就有名校资源,何必舍近求远呢?”思茅第一小学教育集团传薪校区学生家长赵女士说出了家长们的心声。从过去的想方设法也要上名校,到如今在家门口就有好老师、好学校,集团化办学思路让群众得到了实惠。

“通过建立健全集团内部治理机制、集团化办学评估指标体系、考核评价制度等,学校领导班子的结构得到优化,给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让集团内所有学校共同提升,而不是‘一枝独秀’。”张继龙介绍,接下来,思茅区将在推动3家集团化办学试点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计划明年再新增思茅二小、思茅四小两家教育集团,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缩小校际间、区域间、城乡间的教育差距,提升思茅区优质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西盟县:小小“连心卡”搭起“爱心桥” 下一篇:墨江县绿美校园建设工作显成效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