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岳进雄)近年来,面对边境线长、人口结构复杂、群众法治意识淡薄等基层社会治理问题,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共建+普法”边境治理新路径,解锁基层治理“新密码”。 强化组织引领,激发边境治理新动能。凝心聚力筑牢强边固防红色屏障,提升边境地区治理能力,聚焦边境地区重点村寨开展综合整治。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不断规范对联防所、联防员的管理,推动联防所党组织与驻地党委、村(社区)党组织、村民小组党支部和派出单位党组织联建共建,实行组织联建、活动联过、党员联管、边防联固,推动法治宣传进“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村寨、农户,助推强边固防示范村创建。 加强法治服务,构建边境治理新模式。积极推动多边普法,构建中、老、越三国联合普法格局,印发三国语言宣传材料,开展三国涉外联合普法活动。同时,在边境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上下功夫,建立中老、中越边境地区民间纠纷联合调处室、国门诉讼服务站、归国华侨联合会涉侨法律服务站、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站,不断增强跨国法律及涉外法治服务能力,协同推进边境速裁快审机制,将边境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 深化宣传引导,形成边境治理新常态。通过“341”工作法,即突出三个强化,建强四支普法队伍,推进基层治理。以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案为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和法治宣传。同时,组织政法单位到边境村(组)开展巡回审判及公开宣判,涉及受众1500余人。各级普法队伍依托基层党组织,联合乡(镇)基层综治中心开展综合法治宣讲活动,发放宣传材料累计17.24万余份,宣讲覆盖18万余人次,参与化解矛盾纠纷430件次。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