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专题库 >> 强信心 加油干——普洱高质量发展在行动 >> 正文




普洱:创业带动就业 幸福就在“家门口”


来源:《普洱日报》 徐瑞 时间:2024/08/07/ 11:00 点击:

 

普洱日报讯(记者  徐瑞)“前几年在外地打工,收入不稳定,一年也回不了几趟家。现在在家门口的咖啡馆上班,收入还不错,又能照顾到家庭。”得益于村里多业态的发展和各种技能培训,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同心镇那柯里创业小镇村民自梦君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老爪箐创业村落的乡村咖啡馆“风雨桥”吸引游客前往打卡。(记者  卢磊  摄)

发展不必去远方,家乡就是好地方。近年来,普洱市委、市政府科学谋划新一轮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方向,以“创业之城”建设为牵引,积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按照“稳规模,提质效,促增收”的工作思路,拓宽就业渠道、构建就业平台、创新就业方式、提升就业能力、加强就业服务、维护就业权益,推动全链联动、全域创业,有效带动农村劳动力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76.01万人,其中省内市外就业8.64万人,市内县外就业9.67万人,县内就地就近就业57.7万人。全市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47982个,安置就业47982人,其中脱贫劳动力就业44911人。县内就地就近就业主要集中在茶叶、咖啡、橡胶、甘蔗、蓝莓、牛油果等产业。

探索“农文旅”新路径

以创业带动就业

每个周末,位于思茅区洗马湖畔老爪箐创业村落的乡村咖啡馆“风雨桥”门前熙熙攘攘,虽身处乡村,这里却早已成为普洱人身边的“诗和远方”。

“前两年很多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近年来,返乡创业的青年越来越多,大家也在不断探索发展乡村旅游的新路径,共同努力让家乡变得更好。”思茅街道三家村社区老爪箐居民小组党支部书记王霞说。

面朝洗马湖,背靠普洱茶山,城市旅游环线盘绕整个村落,依山傍水的老爪箐有着打造乡村旅游的先天优势。作为党员和返乡创业青年,王霞不仅在老爪箐带头经营起民宿、咖啡馆,还带动大家一起探索农文旅发展新模式,汇聚青年力量,积极参与家乡发展规划,通过文化提升、旅游开发、产业培育等助力乡村振兴,吸引了更多人走进老爪箐,体验乡村生活。

如今的老爪箐创业村落,在王霞等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和老爪箐文旅合作社的组织动员下,乡村咖啡馆、茶文化空间、特色民俗等不同形式的村落业态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截至目前,老爪箐16家创业主体带动当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100余人,间接带动就业500余人。

群众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安定有序。老爪箐创业村落“党支部引领+文旅合作社孵化+服务居民”的创业新模式成了普洱市“幸福乐业”的一个缩影,也是普洱人社部门探索“绿美村庄+创业”路径的具体呈现,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普洱市以“创业之城”建设为抓手,立足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等优势,积极搭建平台促进人才、资金、项目汇聚普洱,推动城市农村全域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全市返乡和留乡人员围绕咖啡、文旅等产业创业,就业人数逐渐增多,培养了“勐卡梦”“佤族织锦”等一批返乡创办企业典型和“西盟姐妹”、思茅王霞等返乡创业带头人,返乡创业和在家门口创业就业成效日益显现。

擦亮劳务“金名片”

打造就业“新引擎”

“普洱咖啡师”“佤山歌舞者”“澜沧景迈茶人”“西盟工匠”……一个个国家级、省级劳务品牌、技能品牌的成功创建,成为带动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普洱市各级人社部门结合“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切实加强劳务品牌建设,推动劳务品牌提质升级,积极培育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创业品牌,助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地就近就业。

“把‘茶’字拆开,是人在草木间。我们从小与茶林做伴,每一棵茶树都像人一样,是独一无二的。我们靠茶而生,就要传承好、保护好我们的茶林。”作为“澜沧景迈茶人”省级劳务品牌典型代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景迈人家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仙贡对茶有着别样的情感。

2002年开始,仙贡走上了古茶林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的探索之路。她在一家制茶公司工作了两年之后,开始自主创业,尝试购置新的制茶设备,和乡亲们一起创业致富。2010年,她成立澜沧县惠民镇景迈人家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随着合作社渐渐发展壮大,社员从最初的27人增加到229人,茶叶年产量200余吨,辐射带动周边近500户农户增收。2012年,仙贡把自家宅院改造成客栈,成为景迈山上最早涉足茶旅融合的带头人之一。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合作社走出了一条“龙头带动+技能培训+创业就业”的增收之路。

在仙贡的带动下,当地不少妇女也陆续加入了创业队伍,成立合作社、建茶厂、开民宿客栈,路也越走越宽。一个好的劳务品牌就是一张稳定的就业“金名片”,“澜沧景迈茶人”省级劳务品牌的成功打造,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创业9.5万余人。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劳务品牌13个,为助推普洱市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

打造就业帮扶“小车间”

给足群众“幸福感”

时值盛夏,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的云南苦聪印象棕业有限公司棕榈产品加工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各自的岗位上进行分拣、抽丝、清洗、缝纫、包装……一片忙碌的景象。

“在这里打工每个月有5000元左右的收入,既能赚到钱又能照顾家里,在家门口就业心里更踏实。”在云南苦聪印象棕业有限公司棕榈产品加工车间务工的张开华激动地说。

这样的幸福生活,来自普洱市对就业帮扶车间的积极探索。近年来,普洱市不断加强和规范就业帮扶车间认定管理工作,通过强化跟踪服务和业务指导,积极落实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业奖补政策,全力促进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劳动力等就业困难群体就地就近就业,让不少农户实现了“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实现了产业发展、群众增收的双赢。

2018年被认定为就业帮扶车间的云南苦聪印象棕业有限公司,长期吸纳脱贫劳动力,并把就业链条向种植端延伸,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2022年至2023年期间,该就业帮扶车间得到上海市对口帮扶资金支持和小微企业创业扶持贷款支持,扩大车间规模,建设棕榈深加工生产线,先后建成棕巴掌抽丝、棕垫生产等7条生产线。目前已发展棕榈种植合作社社员近4000户,发动群众种植棕榈7万余亩,建立县内外收购服务部43个,棕榈产业链种植端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500人以上,示范带动成效明显。

同时,镇沅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建立“一对一”联系制度,帮助就业帮扶车间解决用工、权益维护、堵点难点等问题。建强村级劳务经纪人队伍,积极组织帮扶车间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让农村劳动力以“技”稳岗,用“技”增收。目前,镇沅县23家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劳动力就业3254人,较2023年度增加653人,共发放就业帮扶车间带动就业补贴14家21.4万元。

就业帮扶车间虽小,却稳稳兜住了百姓民生,托起群众增收梦。截至目前,全市认定就业帮扶车间197个,吸纳就业16344人(其中脱贫劳动力4401人),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解码墨江农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曼海经验 ... 下一篇:景东文华:移民村蝶变“百万村”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