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张珂嘉 李晓琪)随着司仪一声“吉时已到,新人入场”,20对新人身着传统服饰,在极具仪式感的中式婚礼中共同许下爱的誓言。8月10日,“良缘永结·山河为鉴”七夕集体婚礼在思茅区茶马古城举行。 在温馨浪漫的氛围中,20对新人在司仪的引导下,牵着红绣球,踏上红地毯,缓缓步入婚礼现场,在现场嘉宾和亲朋好友的见证下,经过迈火盆、拜天地、结发礼和三揖三让等仪式,缔结一生爱的承诺。 “在‘七夕’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举办这样有仪式感的集体婚礼,又有这么多人现场见证我们的幸福,让我拥有了值得铭记一辈子的时刻。”新人梁静旎和刘明磊高兴地表示。 “七夕集体婚礼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现代文明新风的倡导,有助于社会风气正向发展。”思茅区民政局主要负责人介绍。 据悉,本次集体婚礼由普洱市民政局、思茅区民政局联合主办,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摈弃不良婚俗,拒绝铺张浪费,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年树立积极健康的婚姻观和婚庆消费观,成为婚恋新风的倡导者、实践者和推动者。
习俗 七夕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的星纪崇拜,进而升华为牛郎织女相会的爱情故事。七夕之夜成为少女祭祀星神、祈求心灵手巧的浪漫之夜。 七夕节俗的丰富是在六朝时期。晋人周处《风土记》描述了民间七夕节俗的生动场景:七月七日,其夜将庭院洒扫干净,摆上茶几饭桌,设酒脯时果,说河鼓、织女二星神此夕相会。守夜的人都各怀私愿,向上天表达求富、求贵、求寿或者求子的愿望。汉魏以后,七夕主要成为表达女性愿望、比试与展示女性巧艺的节日。 “七夕节”还有个朴素的名字叫“晒书节”。道教认为掌管文运的魁星就诞生在七月七,于是这天同样受到读书人的祭拜。当然,古人晒书的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保护书籍,防潮防虫。 (来源:中国文明网,原文链接:http://www.wenming.cn/wmdjr_299/7x/ms/201806/t20180615_4725179.shtml)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