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专题库 >> 强信心 加油干——普洱高质量发展在行动 >> 正文




解码墨江农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曼海经验”——“活”字上做文章 “变”字上求突破


来源:《普洱日报》 徐一丹 于飞 易垚宽 鄢凡凯 时间:2024/08/14/ 11:33 点击:

 

编者按

近期,市委书记李庆元专题调研农文旅融合发展工作,对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珠镇曼海村民小组以党建为引领、以农民为主体、以改革为动力,推动农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要求全市学习推广墨江农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曼海经验”。近日,市委宣传部组织市融媒体中心采访小分队,深入该组进行了调研采访,解码墨江曼海在“活”字上做文章、在“变”字上求突破,“三活三变”推动农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成功密码”。

普洱日报讯 (记者 徐一丹 于飞 易垚宽 鄢凡凯/文 墨江县融媒体中心/图)在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珠镇碧溪村的西南角,紧邻着墨临高速,一个汉族、哈尼族、彝族、傣族、拉祜族、基诺族等民族和谐聚居、名为曼海的村寨,正以其独特的“三活三变”方式,书写着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崭新篇章。曾经,曼海村民小组也面临人均耕地少、闲置土地多、村民外出务工导致劳动力减少等发展困境。近年来,曼海村民小组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农民为主体、以改革为动力,盘活资产变村寨为经营场所、用活优势变资源为经营产品、激活动力变农民为经营主体,形成了推动农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曼海经验”。

盘“活”资产

“变”村寨为经营场所

出墨临高速碧溪收费站,“墨江县联珠镇乡村振兴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标识引人注目。再往里走,是该示范园的子项目——曼海村民小组乡村振兴美丽村庄建设项目。在这里,每当清晨,村里的孩子在“森林魔网”上尽情跳跃,嬉戏打闹;每当假期,高校的研学团队沉浸在非遗体验中心,亲身体验竹编、刺绣、扎染等传统文化的魅力……

该项目以“墨江县非物质文化体验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村”为定位,按照“美丽村庄+创业部落+非遗研学中心”的发展思路,由曼海村民小组引入专业运营团队参与策划,采取“边招商、边建设、边运营”的模式,成立了一个新型经营主体公司(由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运营公司、村民、社会方多方构成)运营管理政府投入的可经营性设施,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引擎,带动农民和招商引资方盘活村民闲置资产,提升村集体资产的价值,实现了项目建设与乡村发展的高度融合。

同时,曼海村民小组制定了新的村规民约,把村集体土地、树林、鱼塘和政府投入的可经营性设施,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实现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制定合理的土地流转政策,通过土地的兼并及入股,形成新型业态发展,让农民凭股权证书参与村集体资产经营收益分红。这样一来,不仅有效整合各方力量,推动村寨转变为经营场所,还让农户参与到村庄整体发展中来,农民对村寨管理与经营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曼海村民小组走上探索新型基层治理和高效乡村运营模式相融合之路。

项目自2023年6月15日正式开工,到今年6月建设完成,曼海村民小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废弃的烟房、广场变为民宿、研学中心、竹编非遗展示中心、田园会客中心等场所。游客可以在此亲身感受各个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体验独特的乡村生活,村民则实现了安居乐业、增收致富。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走进“曼海村晚”,向全国观众展示了曼海村民小组农文旅融合的新风貌,曼海村的知名度得到了极大提升。截至目前,曼海村民小组共接待游客4万余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0余万元。

碧溪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胡其岗感慨道:“如今,村里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人居环境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村集体经济也得到了盘活,收益达到了13万元。好的项目,好的运营,让村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用“活”优势

“变”资源为经营产品

在曼海村民小组,一根小小的竹子能变身竹编工艺品,成为非遗产品和研学课程;少数民族文化元素被巧妙地融入乡村旅游产品和文创产品中;老乡们用巧手,为游客们制作紫米梗、麻脆等特色美食……通过有效利用农业资源、文化资源,曼海村民小组的优势资源被赋予了丰富的价值,变成了经营产品。

竹编技艺在曼海村民小组有着悠久的历史,组内80%的农户掌握竹编技艺。曼海村民小组充分挖掘当地非遗竹编文化资源,打造出乡村非遗体验中心,内设文创产品展示区、非遗体验空间等多个功能区,并整合了竹编、扎染、刺绣、陶艺等非遗体验项目,以及研学交流和互动传习等多种功能,为广大游客、学生等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和体验墨江非遗文化的全方位平台。“非遗研学旅行”是曼海村民小组的一个特色经营项目,该项目以乡村非遗体验中心为平台,签约非遗大师,系统性开发出非遗文化的教育、传承、弘扬的研学课程体系。6月以来,曼海村民小组已吸引多地的研学团队前来研学,累计接待2400余人,研学综合收入约36万元。

看着学生们的收获,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金会林非常欣喜:“当地农户指导学生,将竹编做成精美工艺品、景区竹编装饰品;学生则利用自己专业所学帮助农户做店面门面提升和新媒体宣传。这种研学活动很有意义,让学生与农民实现了优势互补,让学生既有了体验感,又可以真正地帮助农户。”

研学课程的开展,村民白树清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农忙时,他生产劳作,做竹编背篓、竹编簸箕等去集市卖;农闲时,他到非遗体验中心当非遗体验老师,可以拿到课时费——他的竹编手艺转变成了经营产品。除了白树清,变身为老师的还有掌握刺绣、扎染、陶艺等技艺的农户。

激“活”动力

“变”农民为经营主体

在曼海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曼海村民小组通过党建引领、公司带动、农民参与,农民的思想观念极大改变、农业技能显著提升、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真真正正变成了经营主体。

曼海村民小组距碧溪古镇仅3.8公里。过去,农户李成梅在田间劳作之余,骑着摩托车穿梭于古镇与家之间,只为卖上几份炸洋芋,换取微薄的收入。

在党委政府、优秀企业的引导带动和有效培训下,通过村集体流转农户宅院,李成梅在农户朱荣的庭院中经营起了一家名为“豆花小院”的别致小店。该店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条,绿植环绕、花木繁盛,开放式的操作间干净清爽。她和女儿白秀美还研发了“茶水豆花”“七彩狼牙土豆”等特色小吃,豆花小院也成了曼海村民小组的必打卡之地,让游客流连忘返。如今,豆花小院的生意兴隆,单日营业额最高时达1000元。“现在,我在家里就能做生意,再也不用那么辛苦地跑到古镇去了。”李成梅笑逐颜开。她,已华丽变身。

在曼海村民小组,类似李成梅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通过系统有效的培训,很多农民都成了非遗研学讲师、民宿老板、商店店主等经营主体。据统计,村里现有20户村民固定在周末和节假日出摊经营特色小吃和农特产品,农户最高单日营业收入超过3000元,平时周末的稳定收入也达到了户均300元。

“我们公司通过搭建市场与农民之间的桥梁,进行必要的培训。但真正让项目落地生根的,还是这些勤劳智慧的村民们。也就是说,即便有一天运营公司不在场,农民也能继续开展业务。”墨江曼云里商业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运营总监张辉说。

当前,各级党校还与运营公司合作打造了党校现场教学基地,开设了村组干部乡村运营能力培养课程,旨在围绕乡村运营“餐饮、民宿、活动”标准化业态,打造以农民为主体的能力提升课程,帮助前来学习的农民以训带练,快速提升业态运营操作能力。“无论是开超市、开餐馆、建民宿,还是当非遗体验中心的老师,只要有意愿,每位农民都可以成为乡村农文旅发展中的主体,展现自己的特长和技能。”张辉介绍。

白秀美从繁华的上海回到家乡后,看到家乡发展的美好前景,决定留下创业。她不仅启动了将自家老房子改造为精品民宿的计划,还积极参与到村里的各项发展中来。没错,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家乡的发展前景所吸引,选择回到这片热土上创业发展,为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在农民成为经营主体的同时,公司对农户庭院经济实行一户一方案,让每个经营的农家都有特色、有收益,不仅提升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也让农家变成了景点,促进了农民的稳定增收。

如今,漫步在曼海,村寨干净整洁、绿树成荫,美丽庭院错落有致,实现了“一窗一景”“一户一景”“一步一景”。浓厚的民族文化、独特的乡村生活体验,让广大游客仿佛置身于一幅绝美的乡村画卷之中,曼海的美,可见、可知、可感。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创新“旅游+”迸发新活力】西盟县马散村 ... 下一篇:普洱:创业带动就业 幸福就在“家门口” ...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