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专题库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 >> 正文




民族团结誓词碑: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


来源:《普洱日报》  时间:2024/08/19/ 11:05 点击:

 

1951年元旦,普洱发生了在新中国民族团结进步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来自普洱区的26个民族头人代表和党政军领导,在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县城剽牛喝咒水、盟誓立碑,立下了“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的铮铮誓言。70多年来,誓言如钟,忠诚如磐,镌刻在民族团结誓词碑上的誓言集中体现了普洱各族人民爱党爱国的坚定信念,一诺千金的高贵品质和同舟共济的崇高精神,成为新中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闪耀着时代光芒,不断激励着普洱各族儿女奋勇前进。

(通讯员 饶雪松 摄)

概况

民族团结誓词碑位于宁洱县城西北侧的普洱民族团结园内,碑高142厘米,宽65厘米,厚12厘米,用白色石灰石雕刻而成。阳刻碑名,阴刻楷书碑文。

民族团结誓词碑记载了1951年元旦普洱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剽牛喝咒水,团结一心跟着共产党走的誓词,并有48位各民族代表和党政军领导分别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誓词

“我们26种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慎重地于此举行了剽牛,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

签字代表

召景哈、喃巴独玛、叭诰、召贯、独弄诰、李扎丕、左朝兴、张翰臣、方有富、李老大、李光保、马朝珍、李保、拉勐、陶小生、张石庵、李扎迫、麻哈允、魏文成、萧子生、赵布金、高寿康、白开福、朱正福、何德、龙云良、阿街、李世祥、罗恒富、李学智、王开林、陶世文、张玉保、李万学、张绍兴、杜阿尼、黄阿独、的金、叭弄诰、召根海(刀焕贞)、昌恩泽、雷同、唐登岷、张钧、曾从信、方仲伯、谢芳草、李吉泰

荣誉

民族团结誓词碑于1951年元旦立于普洱红场;1985年12月15日,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成立,誓词碑被移到了县人民政府大院内;2000年12月,被移到民族团结园。1986年3月,民族团结誓词碑被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11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月,被命名为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8月,被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称号;2010年8月,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民族团结誓词碑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新中国民族工作第一碑”和“新中国最早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的物证”。

同心

新中国成立前,以陈祖武、杨正元、罗有帧等人为代表的中共地下党员在思普区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传播革命思想,鼓励各族群众为自由幸福而团结奋斗。1946年6月,为重建被国民党反动派彻底破坏达10余年之久的思普地区中共党组织,滇南党组织派齐亮到磨黑,重新恢复成立中共磨黑中学党支部。同年8月,中共云南省工委决定成立思普特支。1949年8月1日,成立了思普临时人民行政委员会;1950年5月,思普区获得全境解放。

当时,普洱区辖15个县,即今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临沧市沧源县,人口120万左右,面积7万多平方公里,居住着哈尼、彝、拉祜、佤、回、傣、布朗、苗、瑶、壮、基诺、傈僳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人口的70%,分内七县和外八县,分别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国境线长达1400公里。

由于长期处于封建割据和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边疆地区敌我问题、阶级问题和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各民族之间的社会、经济、文化差异极大,封闭而落后,地贫人穷,民族之间存在隔阂,互相仇视,甚至互相残杀;国民党残匪不断入境扰乱;境内的地霸势力频频发动武装叛乱。可谓是内忧外患、局势纷纭复杂,新生的人民政权受到极大威胁。

1950年8月,党中央从实现民族团结、消除民族隔阂、巩固边疆稳定的战略高度出发,决定从全国各地的兄弟民族中选派代表,到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国庆盛典。对此,省委和地委将其作为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团结政策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选派出地委委员、统战部部长昌恩泽、澜沧县竹塘区区长龚国清、民委主任李晓村和工作队员张石庵等一批熟悉当地民族习俗、善于和民族群众打交道的党政干部冒着生命危险,到车里、佛海、南峤、澜沧(当时包括西盟、孟连)、宁江、沧源等边疆民族地区,挨家挨户上门开展宣传动员工作。

同行

最终,他们排除万难,动员了哈尼、彝、拉祜、佤、傣等35个民族的土司、头人代表,并安排了8名随行人员共43人,组成普洱区赴京观礼代表团,走出边疆,到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的国庆盛典。

代表们分两条路线出发:沧源、西盟、孟连三地的代表到勐主汇合,之后到祥云,再到昆明;版纳的代表从勐海出发,到车里(景洪)汇合,之后到普洱与普洱的代表汇合,再到昆明。9月26日,普洱区全体代表团在昆明集中。此时,距离国庆观礼的日子越来越近,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派了飞机到昆明,于9月29日把代表们接到了重庆,并受到西南区党政军领导的热情接待。9月30日,代表们顺利抵达北京。当晚便接到通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饭店设宴招待各民族代表团和中外来宾。普洱区推荐召存信、拉勐、李保、苏里亚、黄窝梭等几位代表和随行人员出席了此次宴会。

10月1日一大早,代表们被安排到天安门城楼的左边观礼台上进行观礼。只见天安门广场上受检阅的陆海空三军阵容雄伟,工人、农民、学生队伍一队接着一队,文艺大军载歌载舞,“毛主席万岁”的呼声此起彼伏,场面非常热烈、感人。

10月3日19时30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宋庆龄等国家领导在怀仁堂接见全国41个兄弟民族的159名代表,并观看演出,各地代表纷纷献礼致敬。普洱区傣族代表召存信、刀世勋、刀承宗、刀卉芳等献上了代表傣族人民最高权力象征的金伞和贝叶经、勐海沱茶、傣族妇女服饰等。

献礼结束之后,毛主席观看了各民族的歌舞演出,非常兴奋,鼓励坐在身边的著名诗人柳亚子先生写诗,柳亚子便写了著名的《浣溪沙》,毛主席步韵和了《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傣族代表俸郁清随身带着笔记本和笔,演出结束时,她请毛主席和柳亚子先生留言。于是,毛主席给她写下“前进!”两个字,柳亚子先生给她题词“努力!”在以后的参观过程中,俸郁清留下了很多珍贵的日记。

在北京,代表们四次见到毛主席,毛主席还给每一位代表赠送了呢料制服、衬衣、皮鞋、袜子、毛巾、牙刷、口缸等物品。

10月28日,大家联名写信感谢毛主席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参观学习一个月的北京,在毛主席的亲自安排下,分别到天津、南京、上海、武汉等各大城市,参观部队、工厂、学校、农场、博物馆、展览馆等,均受到各地党政军领导和地方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接待。

据李晓村回忆,11月29日,西南军政委员会专门举行了欢送宴会,李保在西南军政委员会的告别宴上向邓小平、王维舟等首长致谢时说:“过去我不敢见官,见了区、乡长和保董、甲长时,从来不敢和他们同桌吃饭,这次出来观礼,每到一处都和首长们坐在一起吃饭、一起讲话,过去祖祖辈辈没有见过的得见了,没有吃过的得吃了,没有穿过的也得穿了。共产党、毛主席的恩情,我要永远记在心上,回去后要把所见所闻告诉民族人民,要大家听共产党、毛主席的话,勤劳耕织,做一个好百姓。”

12月1日和12月3日,代表分两批返回到昆明,受到了张冲等省军区、省委领导的热烈迎接。12月10日,普洱区代表离开昆明,于26日返回到普洱。

当普洱地委得知赴京观礼团的代表即将返回普洱的时候,普洱地委就根据边疆实际,按照团结进步、团结生产、团结对敌的指导思想,通知各个民族选出代表,在当时的专区所在地宁洱县城召开了普洱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大会,来自全区15个县的26个兄弟民族(含支系)的头人、首领、酋长、代表及地方党政军领导代表共300余人参加了会议。地委书记张钧致开幕词,作了报告。

听了报告并参加讨论后,参会代表们的内心受到很大的鼓舞,大家一致表示,要相信共产党、拥护毛主席,要搞好民族团结、发展生产、保卫边疆。

在12月31日的讨论会中,有代表提出,要让子孙后代都知道这是一次各兄弟民族团结发展的大会,建议以少数民族的方式把这次大会固定和记录下来,得到大会主席团一致同意,并讨论决定,以佤族剽牛、发誓、喝鸡血酒和汉族立碑的方式来表达边疆子孙后代一心一意跟党走的决心。地委书记张钧同志在会上强调:“要拥护共产党和毛主席,要讲民族大团结,要立块民族团结碑是可以的,但要大家愿意,不搞强迫,愿意的,到时候就签名。”

1951年元旦,在普洱红场召开了千人大会,举行了隆重的剽牛、喝咒水仪式。最后,由地委书记张钧同志带领大家庄严地进行宣誓:“我们26种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慎重地于此举行了剽牛,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而后,48位各民族代表和党政军领导分别用傣文、拉祜拼音文和汉文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至此,在普洱大地上矗立起滇南地区乃至全国绝无仅有的、象征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历史丰碑——民族团结誓词碑。

同梦

盟誓立碑后,各县代表以适合各自的民俗民情方式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涌现出了一大批坚贞不屈、恪守誓言,用鲜血和生命捍卫民族团结、捍卫民族团结誓言的民族代表。如:宁死不屈的傈僳族代表李保;恪守誓言的佤族青年岩火龙;一生跟党走的傣族代表召存信……他们的英雄事迹与日月争辉,他们的精神火炬代代传承。

民族团结誓词碑体现了普洱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共有精神家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表达了一心一意跟党走的坚如磐石的铮铮誓言;谋划了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美好愿景。它是党的民族政策和统一战线政策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成功案例。

7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普洱各民族兄弟秉承和弘扬着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心一德跟党走”的不朽誓言和同心永结的豪迈情怀,围绕“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目标,各民族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开创了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纪元,呈现出民族团结、宗教和顺、边疆安宁、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经济腾飞的和谐景象。(文字由宁洱县委宣传部提供)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宁洱:“三个聚焦”打造民族团结誓词碑宣讲 ... 下一篇:宁洱县: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 促进各民族 ...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