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易垚宽)改革是发展的动力。近年来,普洱市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把牢改革方向,高位统筹谋划,多点发力、纵深推进,坚持固本培元、守正创新,着力解决改革发展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推出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充分激发文化发展创造活力,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文化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实现了文化惠民、利民、乐民。 改革 强化顶层设计突破重点难点 先后印发实施《普洱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共普洱市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普洱市文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等重要改革文件,提出文化强市建设“十大行动”,配套出台国有院团改革、文化产业发展、媒体融合发展、文艺创作生产、影视业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等120余个文件和改革方案,文化改革发展政策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全面完成宣传文化系统机构改革,全面构建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的国有院团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具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全市11个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一团一策”成效初显,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不断健全,宣传文化领域法治建设持续推进,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得到进一步加强,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释放出文化发展方面的新动能。 △思茅区南屏镇“守护现在读出未来”土桥公益图书馆。(记者 王福蓉 摄) 为民 完善公共服务优化产品供给 推动文化数字化,建好用好市、县级融媒体中心、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中心)、博物馆,开展“三下乡”“文化大篷车”“文艺轻骑兵”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积极组织参加全民阅读大会、深圳文博会、云南文博会、新疆茶博会等文化交流活动,普洱“牛体彩绘”“双胞双生”精彩出圈,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显著增强,文化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推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成功打造了茶咖主题书店、新型茶文化空间等创新型场景,指导举办“香遇普洱”周末市民文化节,举办文化讲座,讲座内容涵盖茶马古道历史、普洱茶文化、地方发展历史、文学文艺等方面,目前,讲座已举办23期。 积极打造普洱文化“五朵云”,以民族团结文化、生态文化、茶文化、咖啡文化、绝版木刻文化“五朵云”为依托,推动普洱市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和新型业态的全面培育。用好用活文艺精品创作专项扶持优化“文化珍珠链”工程,用好用活文艺精品创作专项扶持资金等奖励扶持机制,成功申报云南省“艺术家第二居所”2个,《时间的味道——普洱茶仓储实践》等两部出版物入选“滇版精品工程”。打造网红打卡点338个,免费取景地63个。成立影视协拍联合体,助推“影旅”产业发展,电影《一点就到家》荣获十九届华表奖优秀农村电影,舞蹈《摆出一个春天》登上2022年春晚舞台。《江山如画》系列交响音乐会“普洱·茶马古道”专场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音乐频道、综艺频道等中央媒体播出,纪录片《人类的记忆——中国的世界遗产景迈山》在央视3频道播出。在上海、北京、郑州等地举办了《世界的普洱中国的茶——山海情深景迈山主题摄影展巡展》。打造“香遇普洱”周末市民文化节·星空音乐会、“香遇普洱”周末市民文化节·市民文化讲座等文化活动品牌,优化周末文化产品供给,不断提升群众艺术鉴赏力及文化素养。 影响 产业发展壮大深化文化交流 用好省级、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积极培育文化产业经营主体,不断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不断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2014年的7.01亿元到2023年的29.43亿元,体量增长了4.19倍。2021年,全市旅游总收入254.14亿元;2022年,全市旅游总收入450.84亿元,同比增长46.43%;2023年,全市旅游总收入586.14亿元,同比增长30.01%。 挖掘“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地缘优势,把握中老铁路通车运营和景迈山申遗成功两大机遇,用好普洱茶、普洱咖啡、牛油果等特色产业,启动实施“我们的‘一带一路’全球国际传播计划”和“中老铁路行”东盟媒体团采访活动,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先后有来自意大利、日本、俄罗斯、泰国、老挝、马来西亚等30余个国家近1000名记者到普洱采风采访,深度体验“绝版普洱·香遇世界”的生活。持续举办中国(普洱)国际咖啡博览会、中国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深化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讲活讲好美丽中国、七彩云南、绝版普洱的故事。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