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罗成臻 陶文洲 文/图)初秋,走进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和平镇那壮村的佛手鲜果基地,一股独特的清香充盈鼻间,一颗颗形似手掌、黄绿相间的鲜果挂满枝头,村民们正在采摘、搬运、选装这些致富的“金果子”,忙得不亦乐乎。 
“我家种了3亩佛手,每亩能采摘1吨多鲜果,1吨能卖3000元至4000元。”村民王国存说,自从家里种了佛手,他就不再去外地打工了。 采摘现场,村民们一边摘取硕大的佛手鲜果,一边从中挑选出外观独特的观赏果,用报纸包裹后小心翼翼地放入泡沫箱内。据村民介绍,观赏果比药用果的价格要高得多,每公斤能卖20元。 “我们这块基地比较贫瘠,坡度也大,以前大多数农户都用来种植玉米,产量很低。”那壮村党总支书记缪以红说,那壮村山高坡陡,耕作条件不佳,但是气候、土壤等自然资源却十分适宜中药材佛手的生长。2017年,那壮村通过党建引领和龙头企业带动,引进“云佛手”品种推广种植,并积极探索实践“村党组织+公司+农户”发展模式,采取“公司出资、村集体协调、农户管理”的合作方式,充分调动农户的积极性,不断扩大佛手种植面积,努力打造“一村一品”。 为最大程度让利于民,那壮村建立了净收入按农户65%、公司30%、村级集体经济5%分成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户通过‘种植分红+就近务工’实现‘双薪’收入,每年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缪以红介绍,按照利益联结机制分红,村级集体经济每年增收10多万元。村民李顺友说:“我家种了20多亩佛手,目前已采收20吨,预计能有10万元的分红。”缪以红分析说:“今年1月到8月,全村已采摘鲜果220吨,预计全年总产量能达400吨,销售额将突破200万元。”那壮村的佛手一年四季均可采摘,丰产期为6月到10月份,目前已是第三轮采摘,鲜果主要销往广东等地。 那壮村还积极延伸佛手鲜果产业链,与专业院校、科研院所多次进行技术交流,开办加工厂,制成干货售卖,以确保农户的利益最大化。2017年至今,全村共发展佛手种植208户1800亩,陆续挂果600亩,总收入达553.52万元,实现村集体、公司和农户“三赢”。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