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养殖业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创造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近年来,普洱市通过不断创新养殖技术,多元化拓展市场渠道,引入鱼、牛蛙等水产品养殖,不仅丰富了乡村经济的产业结构,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本报讯(通讯员 杨媚 杨廷荣 孙语璇 周芋杉 文/图)近日,在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宁洱镇曼连村龙洞村民小组,渔村民民们置身水中,高喊着口号,齐心协力地拉动着渔网。随着渔网的逐渐收紧,一条条肥美的鱼儿跃出水面,溅起层层水花,标志渔民们迎来了又一个丰收的季节。 在现场,打捞、过秤、装车等各个环节都井然有序。收购商李朝明仔细查看并操控着货车水箱里的供氧情况,与村民们默契配合,忙得不亦乐乎。他表示,曼连村养殖户养的鱼个头大而肥美,肉质鲜嫩,深受市场欢迎。他与曼连村的养殖户们已经合作了十多年,只要有村民打捞鱼,他都会前来收购。这些鱼生命力持久,非常适合长途运输。每逢夏季,他就把鱼销往四川、成都、广西等地,而冬季则主要集中在省内销售。 曼连村的渔业养殖主要以罗非鱼为主,按照生长规律,每年春、秋季是打捞的主要时节。肖成是当地养鱼经验较为丰富的养殖户,凭借多年的管理经验以及优越的水源条件,刚入秋,他的100余亩鱼塘里的鱼便开始打捞销售。他表示,今年的收入会比往年要好,这主要得益于饲料价格的便宜以及鱼价的相对稳定,这让他对养鱼事业充满了信心。 目前,曼连村共有鱼塘800余亩,养殖户6户。按照每亩产量1吨、每公斤12元的批发价估算,曼连村每年的渔业产值可达800多万元。 近年来,宁洱县持续加大对河湖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如增殖放流、保护水域环境等,使得水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持续优化和提升。这不仅推动了渔业养殖的良性发展,还促进了渔业加工、休闲、流通等相关行业的循环发展,有效提升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