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养殖业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创造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近年来,普洱市通过不断创新养殖技术,多元化拓展市场渠道,引入鱼、牛蛙等水产品养殖,不仅丰富了乡村经济的产业结构,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本报讯(通讯员 洪国栋 吴星云 文/图)近年来,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紧扣乡村振兴主题,立足本土资源禀赋,逐步推广“稻鱼共生”模式,促进稻田增产增效、群众增收致富。 “稻鱼共生”通常是指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在我国传统稻田养鱼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农业新模式。通过引入稻田养鱼技术,构建出稻鱼共生、稻鱼轮作、农渔结合的良性循环生态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实现了“一水双收、一田两用”。 “稻田养鱼不仅节约了成本与劳力,更减轻了农药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促进了田地的高效循环利用,为生态环境保护注入了新的活力。”据镇沅县渔业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石凤忠介绍,鱼在田里吃害虫和杂草,可减少除草用工和农药使用,鱼的粪便还可以肥田,从而降低化肥使用量。 2024年,镇沅县规划实施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示范面积519亩,涉及5个乡(镇)8个村91余户示范农户,带动全县稻田养鱼3581亩,预计收获稻田鱼约40吨,实现收入120万余元。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