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近年来,普洱市着力构筑未成年人家庭、学校、社会保护防线,多方联动定期进学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安全检查、法治宣传教育等,多措并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为全市未成年人营造了健康的成长环境。 本网讯(通讯员 聂敏)近年来,共青团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抓青少年思想引领为根本,创新工作载体和内容形式,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日常工作深度融合,扎实推动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高效开展。 走好“引导步” 深化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共青团澜沧县委始终将民族团结理论政策学习作为学习重点,将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纳入年度学习计划,以“云岭青年大学习”“团团微课”“青年雅集”为载体,充分发挥“青年讲师团”“红领巾巡讲团”宣讲引领作用,深入全县各级团组织、少先队组织开展民族团结理论宣讲活动60余场。依托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主阵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中小学思政课内容,全年贯穿开展“石榴籽一家亲”主题团队课。 走好“培育步” 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 立足实际打造符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活动式”课堂,组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帮助青少年在实践中加深对民族团结的理解,促进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组织开展“红领巾讲解员”大赛,在潜移默化中做好青少年政治启蒙的同时,培养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根植“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共同理念。深入实施青少年交流计划,为青少年搭建更多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 走好“实践步” 拓宽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载体 开展“民族团结+非遗”实践活动。在推动民族团结的过程中,运用非遗元素打造特色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乡村少年宫,结合“团团陪伴·助力‘双减’”工作,将拉祜芦笙舞、四季调、竹编等非遗文化带进学校,把优秀的非遗资源转化为丰富的课程内容,让学生近距离接触非遗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开展“民族团结+乡村振兴”实践活动。联合高校团队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书法写作与经典诵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 走好“服务步” 构建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精神家园 以各族群众需求为导向,组建20支乡(镇)青年“石榴籽”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爱心公益、法治宣传、环境保护、文化服务等各项志愿服务活动50余次。针对留守和困境儿童需求,向社会各界发起认领困难学生“微心愿”的活动,争做孩子的“圆梦人”,向青少年送去学习、生活用品,不断使爱心公益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延伸。今年以来,共完成困难学生“微心愿”135个。依托红色教育资源、文化资源阵地,组织青少年到烈士陵园、东主革命遗址、景迈山申遗四中心等地,开展志愿服务、参观实践活动。先后组织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红色研学等青少年交往交流活动,引导各族青少年在活动中不断增进“五个认同”。用好团属新媒体矩阵,积极发布民族团结相关内容,让民族团结进步成为广大青少年的自觉行动。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