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广大乡村群众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普洱市的各银行机构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作为,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将金融服务触角延伸至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构建起覆盖广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网络,并为乡村地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彭强)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进一步明确了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任务。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景东彝族自治县支行(以下简称“农行景东县支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部署,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守服务“三农”主责主业,扛牢政治责任,厚植为农情怀,切实提升金融服务乡村质效。6月底,农行景东县支行各项贷款余额23.35亿元,较年初增1.95亿元,增速为9.09%,高于全县增速5.88个百分点,贷款增量占比47.9%,增量、增速均居全县五家金融机构首位。 创新服务送贷上门 农行景东县支行积极组建服务“三农”青年党员突击队,走村入户破难题、风雨无阻送服务,将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解决农户和农资企业融资难、融资慢的问题,为农业增产增收提供保障。目前,已完成4885户农户的信息采集和授信工作,农户贷款余额6.86亿元,净增1.3亿元。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聚焦服务实体经济,进一步加大信贷资金向“三农”领域的倾斜力度。6月底,全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02亿元,较年初增1.31亿元;普惠领域贷款较年初增1.3亿元;精准扶贫贷款余额2.98亿元,较年初增3944万元。 以“送贷下乡”为契机,深入各个村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业龙头企业,精准对接客户资金需求,全力满足涉农产业发展需求。今年1至6月累计发放涉农贷款10698笔、金额7亿元,持续支持果蔬种植、茶叶、烟草、肉牛养殖、甘蔗等主导产业。 迭代升级推进数字化转型 用好用活金融科技,让数据多“跑路”、农户少“跑腿”。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加快推进线下整村信息建档与线上多渠道数据引入,持续提升农户线上化、便捷化金融服务能力。不断将前沿技术融入办贷流程,实现农户信息采集、调查、业务受理一站式作业,进一步缩短业务链条,提升服务效率。6月底,“惠农e贷”“纳税e贷”“抵押e贷”等线上产品余额达6.9亿元,较年初增1.4亿元,广大农户和小微企业通过手机、互联网等电子渠道充分享受到了便捷、普惠的金融服务。 不断优化渠道体系增便利。景东县共有166个行政村,针对农户居住分散,入户走访不便的情况,农行景东县支行积极推进金融科技赋能,不断完善“人工网点+惠农通服务点+网上银行渠道+移动金融服务”渠道体系,将“三农”金融延伸到农户生产生活的“最后一公里”,触达县域个人客户23.7万户。 2024年2月,乡(镇)网点文井支行开业,到6月存贷款规模突破1亿元。惠农通服务点乡镇覆盖率达100%,手机银行县域月活跃客户近3万户,全年累计开展送金融服务下乡活动超1600次。 因地制宜聚焦特色产业 立足景东县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特点,围绕烤烟、蔬果、畜牧、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推出“咖啡贷”“蔬果贷”“烟农贷”“蔗农贷”等特色产品,精准对接县域金融服务需求,推动乡村特色资源加快转化增值。6月底,投放“烟农贷”2700笔,金额1.13亿元;投放“茶农贷”“茶企贷”100笔,金额1940万元;投放“蔬果贷”921笔,金额5894万元;投放牲畜养殖贷2605笔,金额1.3亿元;投放林下中草药种植贷114笔,金额592.5万元;投放“蔗农贷”113笔,金额1114万元;投放其他农业贷款30907笔,金额2.7亿元。围绕返乡创业和新市民,推出“纳税e贷”“首户e贷”等小微企业产品,支行普惠贷款总量为5亿元。 农行景东县支行在服务模式上不断创新,做精做实“兴村富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改变农户贷款的传统作业模式,通过借助村“两委”、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力量,开展农户信息建档整村推进工作,并根据农户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量身定制金融服务。因地制宜、因需定制的模式,让农户更好地体验到了便捷和高效的服务。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