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铨,广东省兴宁县人,1924年生。他在兴宁中学读书时就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在西南联大经济系就读时,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44年7月,西南联大党组织安排他到磨黑中学教书,任训导主任。 1946年6月,曾庆铨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磨黑中学党支部组织委员。1947年5月,因磨黑地区形势逆转,党组织将曾庆铨转移回昆明,并让他担任中共昆明市东区区委委员。1948年4月,中共云南省工委再次派他回磨黑组织武装斗争。6月,继任思普特支书记,他和思普特支的其他同志一起,先后建立了老街子、普治、通关等党支部,创办农民夜校,宣传革命道理,组织农会和民兵,开展反对国民党政府的反“三征”斗争。他和蒋仲明组织培训干部、发展党员、建立革命据点、组建统一战线组织“思普军政委员会”等,为发动武装斗争做准备。9月,曾庆铨被张孟希诱捕。在被关押期间,曾庆铨回首往事,感到自己已无愧于党和人民,遂用煤石灯在狱中的墙壁上写下“板荡识忠臣,事久见人心。”在国民党政府的威胁和拉拢下,张孟希决定杀害曾庆铨和蒋仲明以投靠国民党当局。1948年10月12日凌晨,曾庆铨、蒋仲明被刽子手押到磨黑河边,迎着即将到来的黎明,两位战友紧紧抱在一起,双双倒在敌人罪恶的枪口下。曾庆铨牺牲时年仅24岁。 蒋仲明,原名蒋锡彬,云南省鹤庆县人,1925年生,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皖南事变后云南省的第一批共产党员之一。 蒋仲明的哥哥蒋锡荣是云南大学国民党三青团员,1943年暑假回家,发现蒋仲明的政治立场与他完全相反,便秘密写信给丽江中学,要求开除蒋仲明的学籍,这一情况被蒋仲明知悉。为避免更多革命同志断送在蒋锡荣手中,蒋仲明和同在丽江中学的李永茂(后改名为李平)商量之后,决定趁蒋锡荣熟睡之时将他除掉。由于缺乏经验,他们的计划没有成功。蒋锡荣伤势好转之后,随即向国民党告发了蒋仲明。蒋仲明和李平经剑川转移到昆明。云南党组织派他俩到重庆,在党领导的读书生活出版社工作。 1945年,蒋仲明回云南,先后在昆明、弥勒、蒙化(现巍山)等地,以中学教师身份领导“民青”并开展地下工作。1946年,云南省工委派蒋仲明到磨黑中学工作。他巧妙地利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向师生宣传革命理论,把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编入语文教材,在课堂上讲授。与曾庆铨举办小学教师训练班、思普区中小学教师同仁联谊会等活动。在思普特支领导发动“赈饥运动”后,蒋仲明和全校师生积极组织开展文艺演出、手工艺品义卖活动,向社会各界人士募捐,率领师生下乡救灾,把党的政治影响扩大到农村。1947年6月,蒋仲明任思普特支委员,负责宣传统战工作。1948年5月,曾庆铨与张孟希建立统一战线组织“思普军政委员会”,曾庆铨任政治委员。9月,在西萨截枪战斗中,因情报有误,截枪未果,曾庆铨暴露了身份,惊动了国民党省党部。张孟希在国民党省党部的施压下,诱捕了蒋仲明,10月12日凌晨,蒋仲明被张孟希秘密杀害,牺牲时年仅23岁。 曾庆铨、蒋仲明牺牲后,思普特支将已暴露的磨黑中学教师疏散转移,留下尚未暴露身份的党员和积极分子继续工作。(本版文图由普洱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