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云时政 >> 市委书记报道集 >> 正文




改革重谋划更要抓落实


来源:《普洱日报》  时间:2024/10/10/ 10:56 点击:

 

编者按

10月7日,《学习时报》刊发了普洱市委书记李庆元《改革重谋划更要抓落实》一文。文中,李庆元就如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握好改革落实关键的‘最后一公里’,保持改革锐气,增强改革本领,着力提升抓好改革落实的能力,确保改革稳步有序推进”谈了自己的体会感悟。现将文章转载刊发如下。

市委书记 李庆元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改革攻坚能力”。改革工作要重视谋划,更要抓好落实。正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终点、临近末端,往往越有难度,越需要全力以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最后一公里”问题。对于年轻干部而言,把握好改革落实关键的“最后一公里”,保持改革锐气,增强改革本领,着力提升抓好改革落实的能力,才能确保改革稳步有序推进。

“最后一公里”原义是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通常被引申为工作落实的最后关键环节。改革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改革越是走向深水区,越是关系到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触及的利益矛盾也越尖锐。一是基层治理事务繁多、矛盾关系复杂,这要求改革方案的制定必须从实际出发,增强改革的针对性、可行性与有效性,准确把握各方利益的交汇点,进而避免改革措施与基层实际脱节的情况发生。二是推进改革落实的关键力量基层干部观念和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对改革的认识不够深入,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三是基层在宣传改革时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使得群众对改革的意义和目标理解不透彻,导致改革措施得不到群众足够的响应和支持。四是基层的制度建设不完善,这也使得改革措施难以得到有效执行。

改革,一头连着“政”、一头连着“民”。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人民既是改革实践的推动主体,又是改革成果的享有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只有迎着群众关注的焦点、难点上,消解关涉群众的深层矛盾的堵点,改革才会获得广泛支持。因此,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至上的改革价值取向,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工作中依靠群众,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望,确保改革措施能够切实解决民族地区面临的实际问题,不断增强边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能够负重,方能担当重任。能否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最能看出一个干部的党性和作风。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精神特质,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开创性事业,需要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具备强烈的勇气和决心。在改革攻坚克难涉险滩、啃硬骨头的情况下,越要认准党的宗旨使命,认准人民的期待,向最难之处攻坚,彰显“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普洱市是云南省最大的林区,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推进“两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要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定行动派、实干家,也要当好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以“茶无惧路远、人不畏艰辛”的担当,扎实抓好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基层治理、绿美建设、“两山”转化、遗产保护等改革攻坚工作,统筹推进边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要坚决防止和克服各种痕迹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上下更大气力,持续把减负效能转化为促进改革的强大动力。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意识”是改革的逻辑起点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一系列重大改革方案,都是奔着问题去的,旨在着力解决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发展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有悖社会公平正义的焦点热点问题。抓好边区改革落实,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把握好改革关键的“最后一公里”,这就要求我们带着问题搞调研,直面问题抓落实,深入交流“摸家底”、深入剖析“找症结”、深入检视“纠偏差”、深入宣讲“激动力”、深入研究“定措施”,提升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领,制定改革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找准破解问题的实招、硬招,使改革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

抓好改革落实,要建立健全责任明晰、链条完整、环环相扣的改革推进机制。明确每项改革措施的责任主体,编制出可操作、可量化的改革权责清单,确保改革任务可追踪、可考核。改革开放40多年的经验表明,很多成绩的取得都伴随着试错纠错的过程,改革越往前推进,越没有经验可借鉴,越需要能闯善干、勇往直前的干部。既鼓励创新、表扬先进,也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给予锐意改革的干部更多的“试错权”,让改革创新者卸下“干多错多”“试错挨罚”的思想包袱。认真落实好“三个区分开来”,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健全澄清保护干部制度,充分释放出“谁为事业担当,组织就为谁担当”的强烈信号。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问题,把握好改革“最后一公里”要综合发挥制度的引领与保障作用,推进改革落实落地的规范化、程序化、系统化。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李庆元主持召开全市党组织书记座谈会时强调 ...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