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郭春祥)“各族人民都要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心间、融入血液,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深切关注、殷殷嘱托,犹如火种,再次点燃了普洱各族人民心相通、情相连的浓浓民族团结深情。 普洱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居住着汉族、哈尼族、彝族、拉祜族、佤族、傣族等2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61%,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区。近年来,普洱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推进清廉云南建设政治监督“护航行动”,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把突出高质量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作为政治监督的重点,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纪检监察工作深度融合,忠实履职,以精准有力的监督为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强化政治监督 高标准推进示范区建设 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党中央着眼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局和云南突出特点,对云南民族工作作出的重要部署。 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示范点建设工作推进情况怎么样?正在建设的涉及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有几个?是否存在什么难点、堵点问题?近年来,普洱市纪委监委围绕全市创建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出台专项监督检查工作方案,聚焦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要求,督促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持续探索和完善做实做细政治监督的方式方法和有效路径,压实党委(党组)政治责任,确保党的领导贯穿示范区创建始终,作为“一把手”工程和推动普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扛牢扛实,重点监督各责任部门履职尽责、纪律作风等问题,综合运用“体验式”“推磨式”“交叉式”等监督方式,结合“一单两表一报告”,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监督检查做实做细。 截至目前,普洱市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3个县、2个单位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示范单位,4个县、283个单位创建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示范单位。 聚焦主责主业 高质量护航示范区发展 “过去因为山高路远,封闭落后。如今,在党的好政策下,我们已经发展成美丽幸福的新瑶山。”干田团墩地处象脚山下、曼连河畔,是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康平镇瑶家山村的一个村民小组,居住在这里的瑶族属于“直过民族”,他们一跃千年,乘着脱贫攻坚的东风快步迈入了小康生活。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的殷殷嘱托,江城县纪委监委聚焦现代化边境幸福村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两个融合”,紧盯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项目和惠农财政补贴等重点资金,加快补齐制约边境地区发展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短板。针对瑶族群众内生动力不足、住新房守陋习等问题,邀请县农科、林草等部门专业人员,为瑶族群众开展茶叶提质增效、坚果种植、沃柑种植等技能培训,并就电子商务、养成教育、扶贫知识、内务整理、禁毒防艾等方面开展培训,让瑶族群众逐步摒弃“等靠要”思想,培养健康生活理念,营造出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 瑶家山村的华丽蝶变是普洱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高质量监督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护航各族群众繁荣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民族团结誓词碑诞生地的责任与担当,督促各级部门主动作为,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融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主题党日及“三会一课”中,并成立多类型宣讲团,通过分层次、分类别的宣讲方式,每年向超过10万名干部群众传递具体、生动、有效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容。 为了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和监督,西盟佤族自治县纪委监委以“规范小微权力运行”为切入点,紧盯村级权力运行关键环节、重要岗位和重要事项。作为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清廉村居建设示范培育点,西盟县中课镇窝笼村修订完善村级工程、“三资”管理等重点事项公开公示制度,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嵌入式”监督作用,探索“线上+线下”村级事务阳光公开机制,把权力晒在阳光下、晒在群众心坎上,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突出监督实效 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 走进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景信乡回俄村,仿佛进入一个民族歌舞文化大观园:佤族的木鼓、傣家的白象舞、拉祜的葫芦,掩映在蓝天白云之下、树影婆娑之间,各具特色,又融为一体。在这里,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名词——“宾弄赛嗨”。 在傣语里,“宾弄赛嗨”是“亲戚朋友”的意思。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孟连县大力引导助推民间“人帮人,户帮户,民族帮民族”的“宾弄赛嗨”互帮互助关系。 孟连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督促全县上下将“宾弄赛嗨”进一步创新发展为族际交流、群众交往和互帮互助、和谐发展的民族团结工作机制并大力推广。先后与玉溪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临沧市和昆明市共同打造了3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墨江、镇沅、江城、澜沧、西盟、孟连6县与接边的外州(市)相关县签订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公约》。 “在村里,只要一家有事,各个民族村寨的村民都会来搭把手,对于集体上的事,也是人人参与,并且相互监督,因为大家都是‘宾弄赛嗨’,自家人就要顾好、管好自己的家。”回俄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谢涛有感而发。 翻开普洱市的民族团结进步历史,从千百年前,茶马古道上驼铃声声,沿途各民族互通有无、相知相交相融,到70多年前,26个民族的代表歃血为盟、勒石铭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70多年来,生活在普洱的各族人民心手相牵、其乐融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籽籽同心,共同团结奋斗,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绚烂。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