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徐一丹 鄢凡凯 易垚宽)2023年9月起,云南省民政厅在全省21个县(市、区)开展为期一年的社会救助“物质+服务”创新试点工作,普洱市在用好云南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及依托基层力量做好动态监测的基础上,在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先行试点,搭建并运行“1+N”社会救助服务平台,实现对困难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和快速响应,确保救助措施有效实施。 景谷县威远镇滨河社区一名学生因未到校上课,县教育局摸排其家庭情况后发现该学生无监护人看护,并将此线索转介到县民政局,县民政局进行调查后,根据情况为其提供了帮助。 在平台运行过程中,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有关部门按照部门信息共享与转办工作机制要求,健全完善涵盖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等多元化救助体系,并结合各部门职能职责及时开展救助转介服务。截至目前,景谷县已完成76户救助对象的需求转介,全面提升了救助效能,提高申请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 “社会救助工作,发挥主动性很重要,‘1+N’社会救助服务平台的运行,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便利。”景谷县凤岗社区民政协理员黄勋说,根据有关部门转介的信息,如重残、重病监测数据等疑似困难信息,工作人员就能立即主动入户摸排。同时,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等多种方式,全面收集服务对象的需求信息。 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像黄勋这样的工作人员为“排困员”。为了让救助工作更加高效、贴心,景谷县发动辖区村(居)协理员、退休老党员、志愿者等力量,组建了40余人的“排困员”队伍,全面摸排特困、低保、困境儿童等612户民政服务对象。凤岗社区煤矿一组的罗春芳,其子女常年在外地务工,谈起“排困员”,她高兴地说:“我收入微薄,又要经常看病。他们了解情况后,为我申请了低保,家里物品坏了帮忙维修,还给我买生活用品、陪我聊天,我的生活有了明显改善。” 截至目前,景谷县已为260名受助者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累计提供心理关爱、生活帮扶、就医协助、社会融入等个性化服务800余人次。同时,聚焦“一老一小”及残困群体,以“物质+服务”为核心,打造“爱在身边—情暖夕阳”“爱在身边—情暖童行”“爱在身边—让爱无碍”三个社会救助服务品牌,通过整合联动部门资源、链接爱心企业力量、政府直接采购服务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对不同群体的救助与服务工作,形成强大的救助合力。 目前,在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试点工作也正在进行。国庆乡对门寨村民小组村民何新保说:“‘排困员’了解我家的情况后,帮我申请了低保、临时救助,还协调企业资助孩子上学。太感谢他们了,让我的生活又充满了希望。” 据介绍,今年,普洱市选取江城县开展第二轮“物质+服务”试点工作,计划逐步在全市推广社会救助“物质+服务”救助模式,持续推动社会救助工作提质增效。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