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产业不仅是乡村振兴的支柱之一,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近年来,普洱市因地制宜,积极与企业对接合作,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多依果、黑花生、姬松茸等特色产业,有效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活力。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李加兰 文/图)时下,正值姬松茸丰收采摘的好时节。走进景东彝族自治县文井镇山心村的姬松茸种植大棚,只见一朵朵姬松茸破土而出,圆润饱满、长势喜人。 大棚内,村民们穿梭在培植架间进行采收、分拣、搬运工作;大棚外,三五成群的村民围坐在一起,削去菌根的泥土,忙得不亦乐乎。据了解,山心村于2023年开始种植姬松茸,截至目前,全村共有22个菌棚,每个菌棚约1亩,每亩平均产量6吨。 近年来,文井镇因地制宜,推进特色产业发展,采取“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企业提供菌种菌肥、进行技术指导,统一收购、烘烤、销售,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市场优势。企业向村民收购姬松茸以后,经过清洗、烘干、封存等工序,再将姬松茸卖到全国各地,销售价格约每公斤150元。 得益于姬松茸生产周期短、采收轮次多的特点,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姬松茸种植、采摘、分拣等工作中,小小姬松茸正成为文井镇的“致富伞”。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