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王承吉 曾琳寓 鄢凡凯 文/图)微风不燥,阳光正好,一场充满意义的师生活动在普洱市悄然展开。16个班级的学生们肃立在思普革命老区纪念碑前,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并通过主题团日和团建活动,展现出青春洋溢、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近年来,思茅区第四中学以行走的思政课、行走的科普教育、行走的志愿服务等“行走的课堂”为载体,让学生在亲近自然、锻炼体魄的同时,厚植爱国情怀,强化集体意识与纪律观念,这一“行中学”“行中悟”的育人实践赢得了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接受红色教育,赓续红色血脉。 思茅区第四中学是普洱市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的一个生动案例。近年来,普洱市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追求,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鼓励各学校根据自身特色与资源,因地制宜创新教育模式,旨在优化教育管理、拓展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质量,并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普洱这片充满文化底蕴的土地上,绝版木刻作为独特的文化符号,被思茅区第二小学巧妙地融入教育体系。学校成立了师生绝版木刻版画工作室,配备了专业设备与教室,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已有10幅学生原创版画作品走出普洱,参加上海交流展,展现了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练习书法,陶冶情操。 △自信小主播,尽展魅力风采。 而在思茅区第一小学,葫芦丝成为了校园文化的一大亮点。自2008年起,学校深入探索葫芦丝校本课程实践,如今,超过80%的学生都能熟练演奏多首经典曲目。葫芦丝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助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学校的一张闪亮名片。此外,茶道、咖啡、武术、足球等课外辅导课程的开设,也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开展蔬菜种植,体验劳动的快乐。 思茅第三小学教育集团石龙校区则将劳动教育融入课程体系,利用2500平方米的劳动基地,组织学生参与播种、施肥、浇水、除草等日常劳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校园丰收节的举办,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劳动热情,评选出的“蔬菜王”“最美园地”等荣誉,也让学生们在劳动中收获了成就感与自信心。 △传承舞龙技艺,弘扬传统文化。 △进行足球训练,提升身体素质。 普洱市在文艺、体育、科技与教育相融合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市有71所国家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3个全省体育综合改革试点县、10所云南省普通高中体育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学校。精心组织实施的“选星计划”更是为体育事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在各类省级和国家级体育竞赛中,普洱市代表队屡创佳绩,展现了普洱学子的卓越风采。 △课间操跳出健康与活力。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普洱市正以特色校园文化为引领,持续优化育人环境,为培养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