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普组轩)近年来,普洱市坚持党建引领,深入挖掘“宾弄赛嗨”内涵,积极探索推行“党组织+宾弄赛嗨+X”的民族团结互助模式,引导各族群众思想互促共进、生活生产互帮互助、文化互鉴融通,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普洱市是典型的边疆民族地区,是民族团结誓词碑的诞生地,居住着26个民族,其中有14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1%。普洱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带动作用,全面推行“党组织+宾弄赛嗨+思想互促共进”模式,以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为抓手,建立起以基层党支部为引领,各民族党员代表带头宣讲,各民族群众主动宣传的全方位传播渠道,共同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真正把党的好声音送到各族群众心坎上。 在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景信乡景冒村,傣族党员召保与8户拉祜族、佤族同胞结下了深厚情谊。2023年以来,通过成立砂仁农民专业合作社,召保手把手教大家种植砂仁,砂仁产量远超同批次种植的平均产量,增加了“宾弄赛嗨”们的收入,“宾弄赛嗨”们的情谊更深厚了。 普洱市采取“政府搭台,百姓唱戏”的方式,推行“党建+宾弄赛嗨+生产互助、生活互帮”模式,通过支部带领、党员带头,引导各族群众在生产上相互交流经验、传授技术,拓宽“宾弄赛嗨”的“造血渠道”,增强“宾弄赛嗨”的“造血功能”。生活上的互助,不仅架起了党员和各族群众之间的连心桥,还让各族群众之间的邻里关系、民族关系拉得更近了。“以前,大家各忙各的,邻里之间很少往来。现在‘宾弄赛嗨’们互帮互助,隔阂少了,村子里各民族之间宛如一家人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孟连县景信乡回俄村党委书记岩相说。 走进茶马古城四方听音广场,每天晚上都能看到各族群众相聚于此,载歌载舞、欢歌笑语,尤其在各民族的重要节庆日,人们聚集在此,其乐融融地展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增进了各民族群众之间的文化认同。 作为民族团结和民族文化的大观园,普洱市具有“多元一体”的民族市情特征。普洱市积极推行“党组织+宾弄赛嗨+民族文化互鉴融通”模式,建立健全党组织引领、党员带头示范、村组文艺队为主力、群众为主体的文化互融机制,依托文艺演出队、乡村大舞台、传统节庆等活动,开展“宾弄赛嗨”联欢联谊交流、民族节庆活动,让各族群众手挽手、心连心,有效促进了各族群众之间的相互了解、尊重和包容,全市各族党员群众和谐共处、手足相亲、守望相助,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足,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信心更加坚定、动力更足。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