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环绕村庄绿,绿水潺潺抚心怀。在普洱,依山傍水之地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各个美丽乡村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村民们在村落里安居乐业,把乡村生活过成了“诗和远方”。 《普洱日报》将持续推出“村不见我我自去见村”系列版面,展现普洱乡村田绿水美、产业兴旺、宜居宜业、生活富足的美丽新画卷。 普洱日报讯(记者 付利琨/文 郭春祥 李超 通讯员 陶俊蓉 鲁海洋 思茅区融媒体中心/图)清晨,漫步在梅子湖畔的沿湖栈道上,远眺茶山叠翠,近观湖水如镜。当微风轻拂湖面,水光潋滟,忽而有种“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意境。这幅城中山水画就位于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曼连社区高家寨村民小组,背靠万亩茶园、紧邻梅子湖畔,是喧嚣城中一处不可多得的惬意休闲之地。 “这里太美啦!天蓝得清澈,青山碧水、空气清新,随手一拍都是美景。”刚刚结束晨跑的湖南游客李女士赞叹道,“没想到这里的环境这么好,沿着梅子湖栈道晨跑,身心很是舒畅,真羡慕这里的人!” 当晨光洒向茶山,沿着茶园观光栈道拾级而上,不时能嗅到茶香阵阵,面朝西北能看到葱茏的茶树吐露着新芽,漫山的绿意倾泻而出,徜徉在茶田的怀抱之中,令人沉醉。面朝西南是梅子湖公园,成群的水鸟飞来湖中栖息,增添无限生机,尤其是登顶后,站在观景台俯瞰全城的那一刻,虽不及“会当凌绝顶”的盛景,但也可“一览众山小”。 身处高家寨,道路两旁独具特色的白墙灰瓦民族风貌建筑、多姿多彩的彝族文化墙绘,无不释放着这个传统彝族村寨的吸引力。在这里,除了能够领略湖光山色之美,也能满足唇齿口腹之欲。但如果没有向导或本地人的介绍,或许你想象不到,这条贯穿村寨仅有500余米的园丁路,居然有数十家酒店、民宿和特色餐饮店掩藏其中。彝家菜、马帮菜、哈尼菜、石斛宴、菌子宴……这里不仅有各种本地特色和外地尝鲜菜系,且每一家都有自己的拿手菜。随意走进一家都不会让你失望,饭店老板总会热情地迎上前,像是久未谋面的老友,耐心询问你的口味需求,为你配置一桌美味餐食。 村民赵红是第一批在这里开农家乐的人,转眼快有二十年了。最忙的时候每天要接待二三十桌客人,有时还会忙得顾不上吃饭。“听说你们家做的‘花菜’很有特色,特地约上家人来尝一尝。”远道而来的赵女士对老板赵红说。 如今,高家寨的农家乐已经不拘泥于对菜系的深挖和精进,而是更多地向采摘、农事活动、休闲垂钓、制茶等方向开展体验式消费。依托旅游消费走出了一条“住农家小院、品农家小菜、听农家小调、购农家特产”的模式,让这里的农家乐消费和体验四季不衰。 每当华灯初上,高家寨的健身广场上篝火点燃、弦音奏响。今年84岁的彝族老人普乔生带上心爱的三弦准时到广场报到。作为云南省民族民间音乐艺人的他,多年以来十分重视传承人的培养,每天都会带着大家跳彝族“小三弦”和“龙纵舞”。 “龙纵舞”的动作刚劲有力,动感十足,备受当地彝族群众的喜爱。每逢节日活动,大家都会相互邀约,穿上彝族的传统服装来到广场,手舞足蹈、尽情欢乐。跳舞的队伍除了有年长的叔叔阿姨,也不乏年轻人的身影。舞步娴熟者,时而拍手转圈,时而跺脚跳跃,乐在其中;初学者和好奇者则在边上一边观察一边比画,其乐融融。 从2019年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到被列入2023年云南省最美乡愁旅游地名单,高家寨如今年接待游客17.6万人次,年旅游收入1529万元,旅游从业人数490余人。 随着思茅区人居环境提升改造项目在高家寨村民小组的开展,未来,高家寨将把彝族传统民居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建成濮人部落、彝家风情商业街区。目前,“一茶一院一农家,一树一花一市井”的主题景致正在打造,康养旅居、户外露营、运动康体、科普研学等新型业态效应凸显,着力打造的“普洱原生态村寨民族旅游文化聚居地”已见雏形。 记者 廖尚燕/手绘设计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