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朱晓涛)“在组织的关心下,村干部们现在都心无旁骛干事业、主动作为冲在前,从过去‘跟着走’变为‘带头闯’,从‘等水喝’变成‘找水喝’。”谈及近年来村(社区)干部的变化,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德安乡曼达村党总支副书记白文军说。 近年来,宁洱县针对基层治理中的“小马拉大车”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为村(社区)干部赋能,激发其斗志与潜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实施“归雁”回引和“头雁”培养提升行动,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如《人才智力引进实施办法(试行)》和《社区(村)基层治理专干培养管理办法(试行)》等,旨在吸引和留住各类优秀人才。这些政策改善了村(社区)干部的住房条件、提高了待遇水平、拓宽了晋升渠道。据统计,近年来,宁洱县已成功回引1056名各类人才,包括致富带头人、外出经商和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等。此外,宁洱县还招录了38名应届毕业生担任基层治理专干,培养了325名致富带头人,储备了274名“青苗库”人才,有效缓解了村(社区)干部青黄不接的问题。 为了提升村(社区)干部的能力素质,宁洱县采取长短结合的方式开展能力提升行动。在落实好省级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行动的基础上,每年还统一开展短期覆盖式轮训,采取“订单式”培训方式,针对不同业务因材施教。这种培训方式让村(社区)干部更加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待遇保障方面,宁洱县全面推行村级组织“大岗位制”,形成了“基本报酬+绩效补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奖励+参保补助”的村干部岗位补贴长效机制。例如,2023年磨黑镇团结村党总支就采用了“按量分红”的方式,将4.99万元用于村(社区)干部的绩效激励。这一举措有效解决了村(社区)干部待遇低、留不住人、干事劲头不足等问题。 为了突破干部成长瓶颈、激发干部活力,宁洱县还采取专编定选、定向考录、选拔任用等措施,常态化开展从村(社区)干部中定向招录公务员的工作,并每年拿出2至3个乡(镇)事业单位编制,定向招录优秀村(社区)干部。同时,宁洱县还不断健全村干部选拔担任乡(镇)领导干部的常态机制,进一步激发了村(社区)干部的工作热情。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