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专题库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 正文




为政勤修“四种”能力 答好新时代青春问卷


来源:《普洱日报》  时间:2024/11/14/ 09:58 点击:

 

▱艾思宇

2024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新征程上,年轻干部重任在肩、大有可为,必须牢记初心使命、顽强拼搏进取,奋力跑好历史的接力棒。

如何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这既是党对青年干部的殷切期待,更是对青年干部的鞭策和激励。青年干部应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培育自身的政治力、滋育自身的坚韧力、涵养自身的创新力和服务力,答好新时代青春问卷。

培育实心实意的政治力。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每一名党员从面向党旗宣誓的那一刻起,第一身份就是党员,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与党同心同德。青年干部必须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砥砺对党的赤诚忠心,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青年干部要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坚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学思践悟中增强对党的价值追求和前进方向的高度政治认同,增进爱党、忧党、兴党、护党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筑牢对党忠诚的思想根基。要以党性立身做事,把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为党性锻炼的重要内容,经常性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检视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常态化通过小事小节反思在政治上、工作上、作风上的差距和不足,自觉接受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淬炼,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自觉服从组织安排、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必须对标对表、忠实践行,以党的二十大精神、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基本标尺,把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严格规范好个人言行,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

滋育泰然自若的坚韧力。坚韧如青松,无论风吹雨打,始终咬定青山不放松。青年干部只有坚定志向、不屈不挠,才能在复杂的形势中不迷茫,在关键时刻靠得住、顶得上。甘当“挫败者”。在干事创业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历经失败。“善战者从不讳言失败”,青年干部应敢于直面挫折,从失败中汲取教训、经验,不断自我革命,通过“多研败”做到“不言败”。善当“小学生”。泰然自若的坚韧力源自长时间学习所积蓄的能量。“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精神气质。”青年干部不但要时刻钻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新时代党的理论成果,更要走到群众中去,向群众学习。勇当“奋进者”。“美好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这句言简意赅的话充满了力量。青年干部更应该直面新时代下的困难与挑战,在工作实践中见世面、长才干,用奋斗书写无悔青春。

涵养英勇果敢的创新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青年干部要在工作实践中打破传统思维,摆脱依赖,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在创新中求新知,推动工作取得新成效。创新必“择善而从”。敢闯敢干需要正确的行动方向,青年干部在深入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应“择其善者而从之”,向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或老同志虚心求教,学习处理事情的经验、为人处世的方法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为干事创业稳方向、定盘星。创新必“超越自我”。青年干部应勇挑担子,奔赴问题复杂的最前沿,啃岗位工作中的硬骨头,在攻坚克难、处理复杂问题中提升应对力、在实践工作中以“他山之石”击“自我壁垒”。创新必“破茧成蝶”。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只有在自身具备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寻求工作上的突破和创新。青年干部应做“知之者”,时刻保持“求变”意识,跳出舒适圈,敢于尝试、勤于行动、不断修正,真正推动工作守正创新。

滋养实事求是的服务力。青年干部做群众工作要深思为人民服务的丰富内涵,应设身处地、换位思考,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全心全意办好民生实事,让群众可感可及。用“真心”出发。“做群众工作要将心比心,换取真心。群众在党员干部心里的分量有多重,党员干部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青年干部要学会用真心换真情,把群众最关心、最关切的事情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厚植群众情怀。用“耐心”坚守。在实际工作中,面对群众的“不理解”“不配合”,应多些体谅、多从服务群众的角度去考量,深入调研,找到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办法,推动工作落实落细落地。用“暖心”教化。青年干部应带着温度联系群众、带着暖心服务群众,凡事多为群众想一步,聚焦群众生活细微处,注重排忧解难,常和群众“谈感情”“坐板凳”“拉家常”,摸清群众的真实需求,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走好“同心路” 系好 ... 下一篇: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 ...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