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墨江县文化和旅游局 墨江县融媒体中心 文/图)近年来,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紧紧围绕“以农促旅、以旅彰文,以文塑旅、以旅兴农”的发展思路,深入挖掘丰富的农业资源、独特的民族文化与旅游资源,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立足特色资源
找准融合发展定位 墨江县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北回归线穿城而过,造就了独特的“回归文化”;哈尼族“长街宴”“抹黑脸”等民俗活动丰富多彩;万亩茶园、生态果园等农业景观美轮美奂。墨江县紧紧围绕普洱市打造国际生态旅游胜地的目标定位,抓住中老铁路国际文化旅游经济带建设的大好机遇,以农业产业为基础,哈尼文化为核心,旅游发展为导向,明确了墨江“北回归线和昆曼大通道上的绿色高端产业示范县、哈尼特色文化展示区、国际双胞生态旅游城”的发展定位,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推动产业升级 夯实融合发展基础 做优特色农业。墨江县依托丰富的茶叶、紫米等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通过推广绿色种植、有机栽培等现代农业技术,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价值。同时,积极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和品牌建设,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加工品和伴手礼,深受游客喜爱。通过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式,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此外,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打造了“墨江紫米”“墨江凤凰窝茶”等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做强文化产业。深入挖掘哈尼族、彝族、傣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举办哈尼“十月年”“火把节”“丰收节”等民俗节庆活动,打造文化品牌,提升墨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创作了《茶歌唱到北京城》《鼓歌》等一批具有哈尼族特色的文艺精品。此外,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如手工艺品、服饰、纪念品等,丰富文化旅游商品市场。做精旅游产业,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形成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的交通网络。加大旅游景区建设和改造力度,提升旅游品质和服务水平。积极开发旅游产品,推出以生态观光、民族文化体验、乡村休闲度假为主题的旅游线路,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创新发展模式 激发融合发展活力 墨江县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形成了多种融合发展模式。探索“农业+旅游”模式,积极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等新业态,打造了一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如,在联珠镇克曼村,游客可以参观哈尼梯田、体验稻田收割、摸鱼等农事活动;在孟弄乡隔界田村民小组,游客可以采摘水果、品尝农家美食,感受乡村生活的乐趣。探索“文化+旅游”模式,将哈尼族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批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如,在墨江国际双胞文化园,游客可以了解双胞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在文庙,游客可以学习儒家文化,体验古代学子的求学之路;在碧溪古镇,游客可以欣赏古建筑的独特魅力,感受古镇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曼海非遗研学活动,学生们可以体验竹编、牛皮鼓制作、民族刺绣等技艺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康养+旅游”模式。通过建设一批森林康养基地、温泉康养度假村等项目,吸引游客体验康养旅游的乐趣。 多方协同联动 优化融合发展环境 墨江县积极整合政府、企业、教育及社会各界资源,构建起一个多方协同、资源共享的互利共赢生态体系。墨江县拟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发展规划,出台了一系列助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在资金、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与资金支持。主动引进和培育了一批颇具实力的文旅企业,参与农文旅融合项目的开发及运营,提高了项目的品质和竞争力。与云南民族大学社会学院、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林业职业学院等院校合作,建立大学生乡村实训基地和研学旅行基地,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