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滇明 普洱市在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方面,有着优良的传统。1950年8月,党中央从实现民族团结、消除民族隔阂、巩固边疆稳定的战略高度出发,决定从全国各地的兄弟民族中选派代表,到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国庆盛典。中共云南省委和当时的宁洱地委将其作为一项重大任务,通过艰苦细致的宣传动员工作,最终动员了哈尼、彝、拉祜、佤、傣等35名各民族的土司、头人代表并安排8名随行人员共43人,组成普洱专区赴京观礼代表团,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代表团在北京受到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代表返回后,与普洱专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上的各民族代表歃血盟誓“一心一德,团结到底跟党走”,建立了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各族代表们始终恪守誓言,用实际行动带领各族群众树立爱国思想,消除民族隔阂,听党话、跟党走,有的甚至献出了热血和生命。 新时代,普洱市各级党委、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长足进展,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民族政策更加深入人心。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把有效落实“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作为创新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社区”的重要抓手;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的“宾弄赛嗨”民族团结互助机制,已成为中央做好民族工作的典型案例。各民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不断增强。 为进一步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如下思考。 一、要进一步重视对少数民族语言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四对关系”中,首先强调了“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在工作中,我们要注意处理好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共同性起着主导作用,是方向、前提和根本,同时要尊重和包容差异性,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这种保护不仅体现在服饰服装、村落建筑、文艺作品等方面,少数民族语言的传承和保护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语言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沟通交流的桥梁、思想和文化的重要载体。每一种语言都凝聚了创造它的民族的智慧结晶,蕴含着他们对世界的独特认知。一种语言的流失,意味着一种独特思维方式和观察世界视角的消失。因此,要注意对少数民族语言的传承和保护,要结合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实际,制定不同的工作措施。 二、要进一步重视各族群众对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的培养 近年来,普洱市委、市政府通过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也促进了各族群众思想观念的改变,逐渐从等待帮扶转变为我要主动发展。 在西盟佤族自治县马散村永俄寨,党支部副书记娜能在介绍村情时说,实现中国梦是全国人民的理想,只有每个人努力工作和生活,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把所有人的梦想汇聚在一起,才能筑起我们共同的中国梦。她说,她的梦,就是为建设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从娜能的身上可以看到,培育各族群众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巩固拓展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好乡村振兴,光靠国家政策支持是不够的,还必须增强当地群众的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因素。 三、不断提升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 随着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宗教活动进入一种理性、依法依规开展的状态。在同一村寨,家家户户都信仰同一种宗教的情况有所改变。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老达保村,村民李石开信仰基督教,女儿李娜倮选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成为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代表。翁基村是一个布朗族群众聚居的村寨,全村五百多人,历史上都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随着当地茶产业的发展,以及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群众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茶叶的种植、经营上,参加宗教活动的人减少了。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警惕宗教方面潜在的问题。要按照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不断提高宗教界自我管理和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把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发挥他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共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云南省文史研究馆)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