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炜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70多年前,澜沧江畔立下的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庄严矗立,75字铮铮誓词字字千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回信中这样写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可以说,民族团结是我们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多元一体、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同时,回信指出,希望盟誓代表后代继续发扬先辈光荣传统,更好续写誓词碑故事,让民族团结的佳话代代相传。循着时光的脉络,我们必须深刻领悟民族团结誓词碑光荣传统的时代内涵。 一心向党的赤胆忠诚。1951年元旦,来自普洱专区的26个民族头人代表和党政军领导,以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宁洱红场剽牛喝咒水、盟誓建碑,立下了“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的铮铮誓言,48名各族代表庄严签下自己的名字。70多年来,誓言如钟,忠诚如磐,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见证了普洱的沧桑巨变,但始终不变的是普洱各族人民爱党爱国的坚定信念和一心向党的赤胆忠诚。 爱国守边的民族大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写道:“各族人民都要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心间、融入血液,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时至今日,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和“新中国民族工作第一碑”的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在岁月的冲刷下仍熠熠生辉,它见证了70多年来澜沧江沿岸各族人民一心一德跟党走的坚定决心,也见证了普洱各族儿女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故事。 团结互助的兄弟情感。歃血为盟、立碑为誓和民族团结的话语不仅是历史记忆,更成为边疆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依附、精神力量、文化传统和共同追求。近年来,普洱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进一步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将民族杂居村寨的“宾弄赛嗨”传统活动,创新发展为“县际互帮、东西互助、城乡互联、干群互系、村组互包”的民族团结工作机制并在普洱推广,辐射全省乃至全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强。 命运与共的斗争精神。曾在宁洱红场参与盟誓的李保,被国民党残余势力绑架后,宁死不屈;拉祜族头人李扎迫用生命守护民族团结;佤族代表岩火龙用生命和鲜血捍卫自己的誓言;佤族头人拉勐一生坚守誓言,全身心投入民族团结工作;傣族头人召存信一辈子用自己的行动坚决捍卫民族团结……这一切足以说明,普洱各民族始终坚守着当年的誓言,用行动、生命和鲜血守护着滇西南边疆地区的团结和稳定,他们点燃的精神之火必将在普洱代代相传。 在边疆民族地区,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新征程上,我们要当好“收信人”,时刻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继续弘扬好民族团结优良传统,深刻领悟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光荣传统的时代内涵,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进一步擦亮民族团结进步的金字招牌,切实为我国边疆繁荣、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作出普洱贡献。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