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董俊)今年,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开创了“党建+金融”服务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模式,为边境幸福村经营主体和边民及时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稳步发展产业,增加经济收入。 健全服务机制,激发组织活力。充分发挥银行保险机构党组织引领作用,建立点对点“双结对”服务机制,即每个村由1家银行机构和1家保险机构负责督促指导,在11个边境幸福村落实开展“党建+金融”服务,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开展“走边关、送政策、促发展”服务活动。今年,共派出7名年轻干部担任“金融特派员”入驻乡(镇),为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开展全方位的融资、融智、融商等金融服务,通过“政策上门讲”“意见上门听”“服务上门办”等方式,提高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认可度。 聚焦特色产业,助力群众增收致富。充分用活金融政策,因地制宜支持11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发展产业。江城县农村信用社党委积极收集基层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持续完善兴边富民金融信贷政策保障体系,创新金融服务,探索“金融机构+担保公司+村集体+特色产业”新路子,更好地满足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多样化融资需求。11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实现整村授信全覆盖,并完成11个村的信用村评定工作,为5390户农户授信58968.5万元。 注入金融活水,全力惠企惠民。积极引导各保险机构发挥社会稳定器和经济推动器作用,今年为全县24.08万亩天然橡胶林实施价格收入保险,完成保费收入3263.1万元,覆盖7个村和2家橡胶企业,其中包含3个边境幸福村,共承保4.72万亩。为牛倮河村、勐康村、坝伞村、高山村和怒那村5个村承保计生险530人次,承保女性安康险371人次。保险机构承保咖啡种植面积2.46万亩、雪茄烟1600亩、玉米3688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1867.78万元,赔款金额107.73万元。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