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普洱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实现千亿级肉牛产业的目标要求,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把牛产业作为带动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出台《普洱市加快肉牛产业发展十条措施》,全力推进肉牛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建设,着力建基地、育良种、延链条、增效益,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主动加入到养牛行列中,做足“牛”文章,壮大“牛”经济,过上“牛”日子。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李冬梅 李玉竹 文/图)近日,在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碧安乡的牛犊交易市场,随着一声声“哞哞”的牛叫声,一头头牛正排队走入“新家”,这批牛犊从距离碧安乡10多公里的勐班乡运送而来,即将在这里开启新的生活。 碧安乡牛犊交易市场建设项目属中央财政衔接资金项目,于2023年12月竣工,包含3000平方米牛棚以及青储室、管理房和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可圈养牛犊300至500头,主要用于牛犊育肥、养殖。为使项目设施尽快投入使用,碧安乡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通过到周边乡(镇)考察洽谈,最终确定引进勐班乡芒旺村肉牛养殖大户陶文进进行养殖。 “随着肉牛养殖规模的扩大,我一直在计划重新租赁场地,后来碧安乡的党员干部向我推荐了这里。到实地一看,不但宽敞明亮,旁边还有巨菌草种植基地,我当场就把场地和巨菌草种植基地租了下来。”陶文进说。 近年来,碧安乡围绕推进肉牛产业加快发展的要求,通过“筑巢引凤”的发展模式,新建牛犊交易市场和大牲畜交易市场等项目,逐步打牢肉牛养殖的发展基础,推动肉牛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着眼于“小切口”,谋求新思路、新方法,通过不断盘活闲置资源,实现项目资产效益最大化。 碧安乡迁德村的施坤学优先享受到了项目盘活的“福利”,自从养牛场进驻后,施坤学可以在照顾家庭的同时兼顾工作,到巨菌草种植基地割草,每天能赚100元。 “养殖大户的进驻能够带动全乡肉牛的销售,让肉牛养殖进入良性循环模式。”勐主村肉牛养殖户罗晓明也对项目充满信心。 据介绍,牛犊交易市场的盘活利用,可以让勐主村实现每年3万元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同时给周边肉牛养殖户增强产业发展信心。碧安乡将把大牲畜交易市场利用起来,引导全乡的活畜进行集中交易,让肉牛市场“活起来”。 据统计,碧安乡肉牛存栏5026头,居景谷县第3位,有3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4个,散养农户426户。下一步,碧安乡将以盘活项目资产为切入点,拓宽销售渠道和延伸产业链条,深化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全乡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