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专题库 >>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 正文




【冬日农事忙 田间好风光】西盟县


来源:《普洱日报》  时间:2024/12/24/ 10:37 点击:

 

田家少闲月,冬季人倍忙。眼下正值冬种关键时节,在普洱的广袤大地上,农民们正在进行除草、管护等田间农事活动,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农忙景象。近年来,普洱市立足资源优势,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创新优化合作模式,带动农户大力发展冬季农业,拓宽农户增收致富渠道的同时,为产业结构调整注入新活力。

本网讯(通讯员  艾嘎  奚川江  文/图)“夏秋忙两季,一年闲半年”是过去农民一年的生活写照。近年来,西盟佤族自治县充分利用水稻秋收后的农田,通过引进企业、优化生产布局、推广良种良法等措施,大力推广“水稻+灯笼果”“水稻+无筋豆”“玉米+米荞”等轮作模式,壮大特色秋冬作物的轮作规模。

“水稻+灯笼果”

当前,在西盟县勐梭镇勐梭村的田地间,村民们正忙着灯笼果的移栽、补苗、施肥等工作。

灯笼果作为勐梭镇的特色经济作物,深受各地消费者喜爱,远销大连、上海等城市,种植效益是传统作物的4至6倍。截至目前,勐梭镇共种植410亩。

“我们今年种了100多亩灯笼果,主要是租农户的田地来种植,在种苗期和采果期再招收当地老百姓来务工,平均每天用工四五十个人,带动当地农户经济,增加他们冬季的收入。”种植户林海安说。

土地“活起来”,产业“旺起来”。近几年,勐梭镇有效盘活撂荒地、利用冬闲田,并通过订单农业模式,大力发展灯笼果、蔬菜等冬农产业,实现一年多产、一地多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水稻+无筋豆”

进入冬季,在勐卡镇莫美村的无筋豆种植基地,一排排整齐的无筋豆在阳光下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开花坐果关键期,豆农们穿梭在一排排的豆架间,做好引藤上架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促进开花坐果,提高产量。

无筋豆是西盟县新引进的冬季农作物之一,因其短、平、快的种植特征,备受农户喜爱。“原来到了冬天,我们大部分的地都是闲着的。去年我家种了4亩,才3个月的时间就有1万多元的收入,今年我就继续种了。”勐卡镇莫美村二组村民娜英说。

近年来,西盟县充分利用了水稻种植后的冬闲时节,形成“水稻+无筋豆+无筋豆”一年三种的模式,改变了过去传统的一茬种植模式,提高了土地亩产值和土地利用率,同时成为西盟冬季种植调整结构、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让西盟群众尝到了“甜头”。

“玉米+米荞”

米荞是西盟县的传统冬季农作物,眼下,在勐卡镇马散村的百亩米荞地,米荞花迎风摇曳,好似一片“雪海”铺满大地。

米荞播种一般在每年的9月至10月。收割完玉米后,刚好可以赶上米荞种植,收割后又接着种植玉米。两种作物实行轮作,可以充分发挥冬季农田的最大效益。

冬闲人不闲,人勤产业兴。如今,西盟县正掀起“战冬寒”“兴产业”的农忙热潮,为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为大力发展冬农产业,西盟县还积极探索“订单农业”发展模式,与农产品公司签订收购协议,既解决了农产品销路不畅、规模小的问题,又让村民吃上了大力发展农业产业的“定心丸”,降低了种植风险。截至目前,西盟县冬农种植面积为10692亩。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冬日农事忙 田间好风光】景东县 下一篇:【产业发展促振兴】“旅游热”带动“经济火 ...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