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在普洱的田间地头,无筋豆、荷兰豆、朝天椒、生姜等蔬菜陆续成熟上市,农人们一改往日冬闲的场景,忙着在田间、大棚内辛勤劳作。享受着丰收喜悦的同时,各地通过“采摘+销售”的方式,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条,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拓宽了销售渠道,让群众鼓起了“钱袋子”,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时娇 文/图)寒冬时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木戛乡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放眼望去,成片的荷兰豆田中,豆藤顺着竹竿生长,藤上挂满一串串鲜嫩翠绿的豆荚,粉白相间的豆花点缀其间,为冬日的田野增添了一抹亮色。村民们背着背篓、挎着篮子,忙碌地穿梭在田间地头,采摘着丰收的果实。 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带动群众增收致富,2024年,木戛乡成功引进澜沧佳田农业有限责任公司,采用“企业+村集体+农户”的管理方式,以基地带动农户种植荷兰豆。企业负责提供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并全程提供技术指导,指导203户农户利用冬闲农田种植荷兰豆288亩,有效提高了冬闲农田的利用率和附加值。 据悉,自2024年12月底进入采摘期以来,公司实行订单式收购,价格随行就市,统一保底收购价根据荷兰豆品质情况在每公斤3至6元。目前,已交付荷兰豆4.5吨,预计产量210吨、产值180万元,支付农户现金38000万元,带动种植户户均增收6000元、村级村集体经济增收2万元。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