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在普洱的田间地头,无筋豆、荷兰豆、朝天椒、生姜等蔬菜陆续成熟上市,农人们一改往日冬闲的场景,忙着在田间、大棚内辛勤劳作。享受着丰收喜悦的同时,各地通过“采摘+销售”的方式,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条,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拓宽了销售渠道,让群众鼓起了“钱袋子”,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普洱日报讯(记者 易云香 通讯员 苏静海 董建华 杨健宏)2024年12月以来,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德安乡的无筋豆、朝天椒等冬早蔬菜相继成熟,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户们忙碌的身影。 德安乡永顺村村民段锦维家的无筋豆喜获丰收。田地里,豆架排列有序,油亮的无筋豆挂满藤蔓,他开心地说,自己家2023年种植了3亩无筋豆,收入有1万元,2024年扩大了种植面积,种植了6亩,收入预估有2万元。 冬早蔬菜产业的发展壮大,不仅鼓起了种植户的“钱袋子”,还为当地提供了务工岗位。村民周朝艳就趁着闲暇的时间,到段锦维家帮忙采收无筋豆,每天能有100元的收入。 在村民岳晓艳家的辣椒地里,色泽鲜亮的朝天椒也已挂满枝头。她和家人正穿梭在辣椒地里,将本季最后一批新鲜辣椒采摘入袋。她说,自己刚开始学种辣椒,1亩辣椒目前收入约5000元,接下来,她还想扩大种植面积,为家里带来更多的收入。 据介绍,2024年以来,德安乡依托地域优势,引导村民发展冬农蔬菜种植,探索“基地+企业+农户”的模式,为村民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2024年,德安乡种植冬早蔬菜3000余亩,预计产值将超1100万元。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