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在普洱的田间地头,无筋豆、荷兰豆、朝天椒、生姜等蔬菜陆续成熟上市,农人们一改往日冬闲的场景,忙着在田间、大棚内辛勤劳作。享受着丰收喜悦的同时,各地通过“采摘+销售”的方式,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条,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拓宽了销售渠道,让群众鼓起了“钱袋子”,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卢晗 文/图)近日,走进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糯扎渡镇雅口村的生姜种植基地,只见成片的生姜郁郁葱葱,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在田间忙碌。 雅口村卢山老寨的种植户石美兰高兴地说:“2024年我家一共种植了10亩生姜,前期收获的‘湖南二号’品种每公斤售价4.8元,现在采收的小黄姜每公斤也能卖2.3元,这样算下来,一年大概能有12万元的收入,并且都是收购商直接到村里收购,完全不用担心销路问题。” 雅口村土壤肥沃、气候宜人,为生姜的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生姜市场需求持续攀升,农户们种植生姜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相较于传统农作物,生姜产量高、易储存、销售期长,效益可观。目前,雅口村共种植生姜650亩,145户农户参与种植,2024年预计产量1650吨、产值495万元。 糯扎渡镇紧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这根主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姜产业,在保障粮食种植面积稳定的前提下合理规划生姜种植区域,并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让生姜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金钥匙”。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