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臧灵 王承吉 赵劲然 通讯员 岩三卡 文/图)“好香、好甜……”近段时间以来,只要走进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勐马镇勐马村芒列村民小组,就会不由自主地发出这样的赞叹。“这种甜香味是村民们使用传统手工技艺熬制红糖散发出来的。”村民玉永笑着对记者说。 记者环顾芒列村民小组,周边都是甘蔗林,放眼望去,汇聚成一片片“青纱帐”。芒列村民小组素有种植甘蔗和古法制糖技艺,如今,村民们依旧遵循着世代相传的传统工艺,将这一甜蜜事业发展得更加兴旺。 记者走进一传统制糖工坊,扑鼻而来就是一股浓浓的甜香味,烟雾缭绕中,只见6口大铁锅双行排开,木柴在锅灶中熊熊燃烧,甘蔗汁水在锅中咕噜咕噜翻滚,主人不停地在每口锅中来回搅拌。 在等待熬制的时候,记者询问主人古法制糖的技艺流程。“我从小就看奶奶和妈妈手工熬制红糖,一锅甘蔗汁水熬制成焦黄黏稠的红糖汁需要8个小时左右。”玉永向记者介绍,要先将新鲜甘蔗洗净榨出汁液后,进行沉淀、澄清和过滤处理。再把处理后的甘蔗汁倒进铁锅,用小火慢慢熬煮,直至汁液变得焦黄黏稠。这时,将熬制好的糖汁迅速倒入模具,让其自然冷却,色泽诱人、蔗香浓郁的古法红糖便制作完成了。 古法红糖采用传统工艺,保留了红糖纯正的营养和风味,深受消费者欢迎。为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村民们创新推出了风味独特的益母草、桂花、红枣、枸杞、生姜、玫瑰、金银花等多种口味的红糖。在芒列村民小组,记者恰巧碰到为客户邮寄手工红糖的村民岩扁。“这次寄出30瓶红糖,有原味、姜糖和花糖,是曲靖市客户订购的。我家种植了30亩甘蔗,都是采用古法熬制红糖,年收入达10万余元。”岩扁说,他家的客户不仅有云南的,还有北京、上海、福建等地的。 如今,古法制糖产业已成为勐马镇“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目前,芒列村民小组共有22家红糖熬制作坊,每年红糖产量可达200余吨,每户年收入可达10万余元,是村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 下一步,勐马镇将充分挖掘生态资源潜力,让古法红糖制作手艺焕发出新活力,推动乡村经济持续发展,用“甜蜜产业”奏响乡村振兴的幸福之音。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