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普洱市结合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绿色能源产业、民族文化产业等,全力推进特色产业“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强主体、育品牌”,构建普通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社等涉农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陈震)近年来,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威远镇坚持党建引领产业振兴,因地制宜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探索“党建+”基层治理、招商引资、劳务服务融合发展模式,精准确立蔬菜产业示范园为富民强村的核心产业,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源支持,推动蔬菜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为村级集体经济注入强劲动力,实现群众增收致富。 围绕抓基层治理促产业发展的思路,持续发挥“我村我治理”党建品牌示范引领作用,着力解决土地利用率低,产业小、散、弱问题,助力芒冒村蔬菜产业示范园建设。截至目前,有序清退水果甘蔗种植156亩、拆除“两违”6宗,营造了基层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共创的良好氛围。 按照“围绕招商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招商”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提高招商引资服务上精服务、出实招,采取专业招商、以商招商等灵活方式,开展“一对一”“面对面”精准招商,切实优化营商环境。同时,建立党组织牵头、党员示范、全员参与的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要素保障、手续代办等“一站式、管家式”服务,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服务。通过精准对接洽谈,成功签约招商引资产业项目投资企业,目前,已完成投入资金500万元,流转土地150亩,建设大棚191个。 坚持产业链延伸到哪里,服务链就覆盖到哪里,采取“村党组织+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争取沪滇协作产业帮扶资金130万元,在土地流转、技术保障等方面为蔬菜产业发展提质。由村党组织与企业签订土地流转协议、用工协议和集体经济增收协议,团结带领群众结成“致富共同体”,为群众提供就近就业、入股分红、土地流转等多种服务,在保证企业用工的同时,又能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企业用工和群众务工“双向奔富”。蔬菜产业示范园建设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30多个,惠及群众698户,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7.8万元以上。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