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开放的中国,才会成为现代化的中国。”“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革到位了,开放能力才更强,开放空间才更大;开放扩大了,改革动力才更足,改革效果才更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并作出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决定》的战略部署,为我国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指明了前进方向。 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普洱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普洱实践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作出部署。 主动融入,深度开放。与人口规模巨大的国情相结合的深度开放模式,不仅促进经济的增长,也为社会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特别是在应对人口众多所带来的挑战方面,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解决方案。普洱市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区位优势,推进口岸建设,加快建设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普洱市联动创新区,推动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提升对外贸易和投资水平,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不仅要在经济领域实现深度融合,更要在文化、科技、教育等多个层面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同时,实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协同合作,统筹开放。在开放的过程中,注重协同合作,统筹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个层面。普洱市在推进兴边富民行动中,规划建设边境四县兴边富民中心城镇,加快推进边境新农村项目建设,完善守边固边群众政策支持体系,落实好边民补助政策;加大边境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特色产业,统筹推进边境城镇、口岸功能、特色产业一体化发展;持续推动边境一线村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边境幸福村建设相衔接,巩固边境幸福村示范型自然村建设成果,打造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升级版。 求同存异,包容开放。包容开放倡导不同文明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反对任何形式的文明冲突论和文明优越论。近年来,普洱市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举办了多项民族文化展览、艺术演出、学术研讨会等国际性活动,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和融合互鉴。 注重生态,绿色开放。高水平对外开放秉持着绿色的新发展理念,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共建绿色丝绸之路”被列为关键组成部分。普洱市持续推动跨境生态保护合作,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跨境生态保护合作,联合开展跨境生态监测、执法等活动,共同保护跨境生态系统。这不仅能提升合作伙伴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绿色发展能力,还能形成“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合作项目广泛分布的空间格局,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 互利共赢,共享开放。高水平对外开放倡导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的路径。基于普洱市周边国家,尤其是越、老、缅等毗邻国家经济发展实际,普洱市积极推动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大力开展跨境农业合作,共同开发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共享开放通过寻求各国利益的最大公约数,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辟一条和平发展的开放之路,超越了西方零和博弈下的扩张模式,为推动和平发展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着眼命运与共的美好未来,锚定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的目标,普洱市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全省发展大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的普洱实践,共同谱写开放合作、共谋发展、共赢未来的新篇章。(作者单位:普洱市委党校 李密)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