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普洱市通过专家下沉、学科下沉、资源共享等途径,创新引才模式,建立专家团队工作站,吸引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到普洱帮扶,切实解决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水平薄弱、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等问题。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队伍建设水平的同时,逐步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仅推动了普洱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健康普洱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网讯(普洱市人民医院 文/图)普洱市人民医院自2021年起连续组建专业帮扶队伍,定点帮扶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景东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认真贯彻落实“十四五”时期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工作的相关要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发展,为当地医疗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倾情帮扶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自与宁洱县人民医院、景东县人民医院结成对口帮扶关系以来,普洱市人民医院持续向两所医院派驻共计四个批次(每年一批),40余名医师进行帮扶,专业涵盖胃肠及烧伤整形外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病理科等多个学科,为当地医院的发展及百姓的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帮扶期间,医疗队充分利用市人民医院的医疗资源,针对所在科室的短板,制定详尽帮扶计划,确保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坚持无假日诊疗模式,每日病区查房,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准备开展危重患者救治。 2024年8月31日,宁洱县人民医院妇产科的电话骤然响起,家住宁洱县勐先镇的一位40岁女性妊娠患者在家中突然腹痛并伴有大量流血,失去知觉。接到120电话后,医疗队队员产科医师卢钰鑫第一时间组织科室人员做好前期抢救准备,并联系市人民医院相关科室团队赶赴宁洱开展救援工作,开辟危重患者急救的新途径,成功挽救患者生命。截至目前,第三批医疗队共接诊门急诊患者28258人次,管理住院患者2138人次,手术带教28台次,参与手术操作431台。 教学相长 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 在教学活动中,医疗队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推行“导师制”(每位队员固定指导2至3名青年医生);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查房替代“讲授式”理论教学;进行现场实操演示,指导穿刺、手术等临床实践活动,共开展临床带教查房35次,学术讲座75次,培训医务人员1281人次,指导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3项,成功实现了从“外部援助”到“自我发展”的转变,为当地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在帮扶队何兴端医生的指导下,宁洱县人民医院开展了许多肿瘤内科治疗方面的新业务、新项目、新技术,同时做好传、帮、带工作,使科室整体的业务能力和诊疗水平都得到提升。”宁洱县人民医院罗顺强医师发自肺腑地说。 队员们还深入乡镇(街道)村(社区)居民小组,在“中国抗癌日”“全国爱眼日”“全国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义诊及健康科普活动,为当地群众提供免费的体检和咨询服务、组织健康知识讲座、发放科普宣传资料,共义诊789人次,发放资料3000余份,让当地百姓更好地了解自身健康状况,提高健康认知水平。 发挥特长帮扶成效显著 在为期一年的时间里,第三批帮扶医疗队队员凭借高超的医术及认真的工作态度,受到当地医院和百姓的一致好评。 “医疗队的医生态度好、技术也好,认真负责,我反复咳嗽半年吃了好多药都没治好,他们来了以后,帮我开了两次药,就彻底治好了,真要感谢你们。”“国家的政策真是好啊,把大医院的优质诊疗服务送到了家门口……”受到当地群众的赞扬。 余迪平医生是派驻宁洱县人民医院对口帮扶医疗队队长,他帮助宁洱县人民医院通过传、帮、带的形式加快建设病理科,致力于培养业务素质过硬的病理技术人员。尤其是术中冰冻快速病理诊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数量及质量都位于同级医院前列。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普医有爱,精学至善”的普医精神,他尽其所能,用心用情、深耕厚植当地医院,促进该地区病理工作不断提升。 宁洱县人民医院的帮扶医疗队队员吕睿医生为县级医院提供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诊疗方案,开展病例讨论,组织业务培训,提升医生水平,补齐内分泌科诊疗短板。在景东县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开展对口帮扶的孙文娟医生,面对急诊血透的紧急情况,她争分夺秒地展开一系列急救措施,为患者实施颈内静脉、股静脉临时导管置入术,为患者争取到了宝贵的生命时间。“尽管我个人的帮扶力量有限,但只要我坚持去做,就可以帮助更多病人免受眼疾困扰。我要做的就是不断精进医术,为更多患者服务。”派驻景东的第三批帮扶医疗队队员雷耀莹医生说。 在历年的对口帮扶工作中,还有很多与他们一样优秀的医疗帮扶人员,他们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发扬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为当地的医疗事业发展带来了可喜的改善和提高。未来还会有更多医疗队员加入到帮扶的行列中,通过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持续推动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让人民群众就近享有更加优质、高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普洱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