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廉洁文化建设的普洱实践 机关单位家庭双管齐下。在机关、企事业单位,普洱市通过制作廉政宣传橱窗、悬挂警示标语标牌和廉政书画作品等,组织机关干部职工传唱廉政歌曲、到警示教育基地接受教育等,进一步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社区学校企业齐头并进。在《普洱日报》开设“全面从严治党”专栏,加大宣传力度,做到报刊上有文字图片,广播电视里有图像声音,网络上有网站公众号,全面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宣传覆盖社区、学校、医院、企业、乡村。 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推动廉洁文化建设联动融合发展。从2006年4月,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印发《关于在全市开展廉政文化“六进入”活动的通知》,到2022年11月市委办公室印发《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再到2024年5月市委宣传部印发新时代廉洁文化“强基行动”实施方案,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检监察机关组织推动、各部门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和“大宣教”格局。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先后举办了“茶城清风”“做党的忠诚卫士”等廉政文艺晚会。各县(区)、各部门通过制作廉政展板、举办廉政文化活动、设立廉政警示牌、建立廉政文化墙、签订廉政承诺书、传唱廉政歌曲等,开展“廉洁清风进万家”活动,协同联动推进廉洁文化建设。 积极创作廉洁文艺作品。编辑出版《风正好扬帆——普洱市廉政文艺作品选》。在学习宣传优秀纪检监察干部刀会祥同志先进事迹过程中,邀请著名作家存文学采写了报告文学《温暖》。市纪委、市文联组织本地作家创作了反映云南好人付天华同志先进事迹的报告文学、散文、诗歌等。 毫不松懈整治干部纪律作风。利用普洱纪检监察网、“清廉普洱”微信公众号等,通报曝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脱贫攻坚中违规违纪问题及涉嫌酒驾醉驾、违反社会治安问题等案例。编印《普洱市扶贫领域违纪警示教育典型案例选编》,发放到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手中,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教育和震慑作用。 从严查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普洱市纪委监委聚焦党的十八大以后仍不收敛、不收手,还在重要领导岗位且有可能还要被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重点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形成利益集团的案件;严厉查处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基层微腐败和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先后查处了市水务局、市人民医院、市农业农村局等系列腐败案件。 做好查办案件的通篇文章。先后组织编印警示教育读本《常思贪欲之害》《普洱市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警示录》等,拍摄《贪欲的代价——普洱市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警示录》《红线勿越》等警示教育片。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庭审教育,达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效果。 二、廉洁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廉洁文化建设前后衔接不够。纵观近年来廉洁文化建设,存在对以前探索实践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衔接不够的问题,廉洁文化建设前后工作还需要统筹把握。二是与普洱文化资源联系不够紧密。存在对红色资源挖掘不够,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三是廉洁文艺创作需不断加强。普洱市有许多创作廉洁文艺的富矿,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中包含的民族团结精神,淳朴厚重的普洱茶文化蕴含的清正之气,党员干部干事创业中展现出来的奉献精神等,都可成为廉洁文艺创作的素材。 三、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的思考 前后衔接注重发挥作用。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应认真总结和借鉴已形成的有效经验和做法,维护好经过时间检验的、可以长期保护的廉政文化印记并继续发挥好作用。如省级廉政文化示范点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乡勐根村老达保村民小组,由于有村民的文化舞台作为媒介,成为普洱市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名片。 依托平台巩固建设成果。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中,要避免前期大搞廉洁文化墙,什么内容都要求上墙的做法,应依托有效平台,如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各县(区)革命遗址纪念馆等,有机嵌入廉洁文化元素,让其发挥持久的正能量。 突出特色增强文化品位。应紧紧抓住民族特色、边地特色、乡土特色和普洱茶文化特色这些不可复制的文化元素,创作一批传得开、能留下、有品位的廉洁文艺作品,不断提升普洱廉洁文化建设的文化品位和影响力。 (作者单位:普洱市纪委市监委 苏贤益)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