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怀着忐忑的心情,我开始接手纪检监察宣传工作。 来到新岗位,我边学习边交接工作,用最快的速度进行角色转换。起初,我产生了一些畏难情绪,但慢慢说服自己不断调整状态,适应新工作。我家距离单位约两公里,为方便学习,我把家里的书桌搬到客厅,每天把女儿哄睡后,蹑手蹑脚地学着写稿。工作虽辛苦,但每次看到稿件被媒体采用,我觉得这一历程变得意义非凡。半个月后,各县(区)纪委监委为拍摄专题片素材而齐聚市纪委监委进行交流。其间,领导同事热情周到,各县(区)的兄弟姐妹相谈甚欢,像是远嫁的女儿“回娘家”,我的内心坚定下来。 在学习思考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所接触的纪检监察宣传工作和过去对宣传工作的认知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产生了能力恐慌,看到了前路上的困难。我们开始调整自己,重启一轮“头脑风暴”。大家相互提醒,各自找点,各自写稿,相互校对,就这样“磨”了两个月后算是入门了。 “我们是一个整体,要树立全委一盘棋导向,形成良性循环,工作干得好人人受益。”一次集中学习例会上,书记的谆谆教诲如雷贯耳。 老家有一种叫“打不死”的绿植,我曾经用木棍把它从树尖打落在地上,一阵风雨过后,它又长出一片新绿。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背负着自己的职责使命,也应该做工作岗位上的“打不死”,不断绽放出新的力量。我们用笔尖和镜头聚焦监督执纪执法一线,记录纪检监察干部用实际行动诠释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本色,为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宣传服务和舆论支持。 新征程上,我们全力以赴、务实担当,用一篇篇文稿、一帧帧镜头定格景东彝族自治县纪委监委政治监督护航无量山、哀牢山实践创新基地的生动画面,凝练景东县着力纠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的经验做法,晾晒“一乡(镇)一特色”监督重点提升基层监督“辨识度”的基层新实践……前路漫漫亦灿灿,以汗水为笔、以实干为墨,同心而往,无畏前行。(杞志行)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