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我市各地不负春光不误农时,抢抓时令做好粮食和各类经济作物的春播春种春管工作,同时,加紧收获当季果蔬和各类经济作物,确保农产品“丰收”不断档,助力农民持续增收。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李执 杨健宏)眼下,正值黑花生播种的“黄金期”。春日暖阳下,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德安乡文化村的村民们在田间忙着翻土、播种、浇水,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不一会儿,一垄垄白色地膜就覆盖在田地上,田野仿若披上银装,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黑花生是德安乡近年来重点推广种植的特色农产品,因其口感独特、营养价值高,在市场上备受青睐,让村民们实现了增收。吴兴红种植黑花生已有7年,是德安乡最早种植黑花生的农户。吴兴红说:“去年种了1亩黑花生,收入约8000元,今年打算扩种到5亩,要是价格跟去年一样,收入能超3万元。”文化村种植户李世琼今年扩种了3亩黑花生,预计能有2万多元收入。她说:“以前种玉米,产量低、效益差,后来跟着村里种黑花生,去年种2亩卖了1.7万元。” 自2021年起,德安乡以文化村为试点,通过土地流转打造了16亩黑花生种植示范基地,安排技术员为村民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同时,与收购商建立长期合作,稳定了销路,极大激发了村民发展黑花生产业的积极性。德安乡文化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谭清介绍,黑花生每公斤均价在25元左右,亩产值约7000元至8000元。村民种植意愿越来越高,目前,文化村黑花生种植面积已发展到了450亩。 有了文化村黑花生种植的成功经验,德安乡的不少村组也陆续前往文化村参观学习,交流种植经验,共同探索黑花生种植的广阔前景。“石中村2024年由村集体首次种植4亩,增收1.2万元,还留了优质籽种。今年村集体计划种植6亩,预计带动30余户种植户,全村种植黑花生面积预计达40亩。”石中村村民段穆说。 目前,德安乡黑花生种植面积达830亩,总产值约600万元。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