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郭春祥)“复工复产有没有遇到困难?咖啡精深加工项目进展如何?”近期,云南思茅产业园区一派火热的生产景象,处处涌动着发展的强劲势头,各企业纷纷开足马力抓生产、抢进度、赶订单,争取一季度实现“开门红”,为全年经济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目前,普洱市在固定资产投资上已精心谋划项目1310个,总投资4495亿元。为确保重大项目高效推进、廉洁运行,普洱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开展重大项目监督作为提升政治监督质效的重要内容,擦亮监督“探头”,前移监督关口,督促相关部门主动作为、靠前服务,紧盯工程建设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全周期嵌入式监督,充分发挥嵌入式监督叠加效应,推进重点项目高质量建设。 普洱市纪委监委聚焦“事前监督”的堵点难点,以重大项目审批监管“阳光行动”为抓手,通过建立健全工程项目常态化廉政谈话制度,对重大项目资金监管重点岗位开展常态化约谈,做到“点对点”给予教育提醒、“面对面”严明纪律规矩,督促相关领导干部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行为上明确界限,把握好政商交往尺度。同时,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严格按照“前期谋划、项目储备、预算编制、项目实施、项目验收”等不同阶段加强对重大项目资金的监管力度,确保重大项目资金使用合理、合规、有效。 项目推进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深化监督成果运用,扣准“事中监督”的关键环节,采取“室组地”和“派驻纪检监察组+职能部门”的联动监督方式,多次深入工程建设项目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并与项目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实时掌握工程进度,破除重点项目建设推进过程中的“中梗阻”,确保监督实起来,项目快起来。 “项目资金拨付迟缓的问题解决了吗?农贸市场投入使用后还遇到什么困难?”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纪委监委围绕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事后监督”,通过实地走访、座谈研讨、现场监督等方式,紧盯项目资金使用管理、项目落地见效等开展精准监督,为项目顺利推进“疏堵清障”,确保项目落在实处,惠及广大群众。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