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眼下,普洱市各地正紧张地进行着春耕备耕、田间管护等工作。与此同时,水晶豌豆、蓝莓、马铃薯等农作物也迎来了收获期,农户们在田间地头忙碌地进行采收工作,田园风光与农忙图景相交织,构成了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鲁昱颖 周丽青 文/图)近日,走进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上允镇村民周学珍家的马铃薯种植基地,只见她的丈夫正操作马铃薯收获机在农田里来回穿梭,一垄垄马铃薯被快速挖出来,周学珍和家人跟在收获机后面,分拣、装袋、搬运刚挖出来的马铃薯。一个个马铃薯昭示着又一年的丰收,让周学珍喜上眉梢。 “我家种了16亩马铃薯,亩产近3吨,这批马铃薯不仅淀粉含量高、产量高、品质好,而且个头、形状俱佳,深受市场的青睐。”周学珍高兴地说,她于2024年10月种植了德薯7号、德薯72号等多个品种,经过精心管护,终于等来了上市,产值预计可达15万元。 周学珍介绍,过去,她家的田地只种植蔬菜和水稻,后来,她听说朱有勇院士团队到澜沧县开办培训班,不仅教种植马铃薯的技术,还免费发放马铃薯种薯,便报名参加了培训。上了培训班后,周学珍转变种植思路,通过机械化管理、科学化种植,上半年种植水稻,下半年种植马铃薯,闲置的土地得到有效利用,马铃薯的产量也提高了,赚的钱也多了起来。 在上允镇,和周学珍一样通过种植马铃薯实现增收的村民还有许多。近年来,上允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抢抓发展机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立足本地丰富的农业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积极探索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种植,大力推行“多产业+”高效轮作,促进村民增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