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普洱市不断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基层医疗机构下沉,健全机制,打通堵点,以多种方式实现薄弱环节远程服务全覆盖,推进了基层医疗服务的普及和优化,让优质医疗资源更好惠及基层,全面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线。同时,持续推进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造血”能力,为全市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公平可及、综合连续和经济有效的全周期卫生健康服务。 本网讯(通讯员 曾峥 邱继才 查明)“以前做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要跑到240多公里外的市里做,现在专家来到这里,在家门口就能做手术!”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上允镇李大爷的感慨,道出了基层受益群众的心声。2024年,普洱市人民医院杨海慧、肖曙峰等19位知名专家分别到澜沧县、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等县级医院建立了24个专家团队工作站,通过“输血+造血”双轨模式,让优质医疗资源直达基层,使广大群众因此获益。 专家团队“沉下去” 在手术台旁,专家们不仅亲自操刀,更将手术室变为教学现场。2024年,专家团队累计开展高难度手术示教105台,其中孟连县人民医院完成首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结束了当地此类患者辗转外地求医的历史。在专家工作站的指导下,镇沅县人民医院开展快速检测技术,将肿瘤确诊时间从3至7天大幅压缩至约48小时内,为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治疗时间。全年通过远程会诊系统完成229例疑难病例讨论,让基层医疗真正实现“检查在基层,诊断有专家”。 诊室里的变化同样令人振奋。专家团队全年驻点坐诊892次,带教查房329次,病例讨论211次,从慢性病管理到肿瘤早筛,手把手培养基层医生,让更多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治。 培养“带不走”的医疗队 宁洱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的邓俊华医生如今已成为医院腹腔镜手术的骨干力量。“通过专家工作站渠道,我到普洱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进修了半年。科室老师对我进行了细致的指导,连缝合手指的力度都反复示范,让我受益匪浅。”他回忆道。2024年,像邓俊华医生这样完成长期进修的基层医生共有18名,另有17人参与短期专项培训,7名医生在专家工作站专家帮助下,通过学历提升取得了本科或硕士学历,一支扎根基层的医疗梯队逐渐形成。 技术的传递早已突破地理限制。各专家工作站专家,开展81场现场讲座培训,累计2436人次基层医护人员系统学习了卒中急救、微创手术等前沿技术。澜沧县第二人民医院的一名年轻医生感慨:“以前在网上学习相关视频比较多,现在能现场聆听专家的精彩授课,这样的机会真的很难得。” 专家义诊温暖人心 2024年普洱市人民医院专家团队不仅在各自工作站中发光发热,更将他们的专业技能和人文关怀带给广大百姓。工作站专家积极参加各建站医院义诊活动,全年义诊862人次。 在每个义诊现场,专家们都耐心地为每一位患者解答疑问,仔细检查病情,并提供专业的治疗建议。他们的到来,让区域内医疗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也让许多长期饱受疑难病痛折磨的百姓看到了新的希望。患者李大姐表示:“以前因为交通不便和经济条件限制,很难有机会到市里的大医院看病。现在,专家们上门服务,我们看病方便多了。” 专家工作站的建设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仅成功搭建起了一条条生命救治的快速通道,更在无形中织就了一张覆盖广泛、响应迅速的医疗服务网络。在今后的工作中,普洱市人民医院将继续以专家工作站为载体,深化与各县(区)医疗机构合作机制,通过定期交流、临床指导、技术帮扶等多种形式,促进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双向流动,推动全市医疗质量同质化发展,让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