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付颖 通讯员 杨绍东)近日,走进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珠镇高寨村的他郎河坝区,一幅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映入眼帘。在辣椒种植地,红彤彤的辣椒挂满枝头,村民们穿梭忙碌,采摘着丰收的果实,这是属于高寨村的丰收盛景,而这份喜悦背后,是普洱市第二人民医院倾心帮扶的成果。 
(图片由墨江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高寨村曾被农田灌溉难题深深困扰。由于地势落差,他郎河河水无法直接用于灌溉,坝区的灌溉水主要依赖一条不稳定的箐沟。特别到了旱季,大部分农田灌溉用水难以保障,形成了典型的“望水田”“望天田”,这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严重制约了当地的农业发展。高寨村曼门村民小组村民白金转回忆往昔,满是感慨:“以前就靠着一条小河沟浇地,还得靠抽水机抽水,整个过程费时费力,效率低下。” 普洱市第二人民医院在了解情况后,迅速行动起来,将解决高寨村灌溉难题作为帮扶工作的重点。2022年起,医院积极筹措资金,支持高寨村民小组至那竜田村民小组段引水渠修复项目。为了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医院采用“高寨百姓出工出力,医院支持施工材料”的合作形式开展项目施工。在两年的时间里,医院累计投入专项资金21.46万元,成功修建和修复3条引水渠近7公里。 这条引水渠的修复,给高寨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不仅能够让村民从河里取水,满足600余亩坝区农田的种植灌溉需求,还保障了农牧业养殖用水。他郎河沿岸10个村民小组近200户农户更是从中受益,曾经的“望水田”变成了高产田,困扰村民多年的灌溉难题得到了彻底解决。这一民生实事项目,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为高寨村的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白金转一家在这两年就扩大了冬早蔬菜的种植规模,为家里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我们主要种了9亩的辣椒、荷兰豆和豇豆,行情最好的时候,一亩地的收入能达到5000元呢!”白金转说。像白金转这样的村民不在少数。他们依据自家的实际状况,巧妙规划,将农田的价值发挥到极致。通过开展冬早蔬菜种植、水稻种植、万寿菊培育等项目,高寨村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多元化产业增收之路,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不仅如此,普洱市第二人民医院还在高寨村积极发掘和培养致富带头人,引进晚熟芒果、花卉种植等项目,组织各类农业培训,为当地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积极开展产销对接活动,搭建起高寨村与外界的销售桥梁。在活动中,医院针对高寨村滞销或有意向出售的农特产品,协调销售渠道,助力高寨村的农副产品打开市场,解决村民们的后顾之忧。 在普洱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帮扶下,高寨村不仅改善了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高寨村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大步前行。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