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云资讯 >> 正文




【理润普洱 学以致用 用以促学 学用相长】传承茶马古道历史文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源:《普洱日报》  时间:2025/03/25/ 10:03 点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和基本国情,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创造性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标志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方向,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重要回信,对普洱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重要回信不仅是对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云南、对普洱边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充分肯定,更是对边疆各族干部群众的极大激励和鼓舞。

我们要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的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普洱各项工作的主线,大力弘扬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普洱实践的磅礴力量,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作为生活在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所在地的一员,我们必须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的深刻内涵,宣传好、讲好民族团结誓词碑故事,让更多人参与到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这一伟大事业中来。

普洱茶马古道的形成与发展,开创了普洱乃至中国西南地区多民族交流互动的历史,是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历史见证。历史上,各族人民通过一条条网状般的茶马古道,加强了联系和沟通,促进了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互动、发展和融合,增进了彼此间情感的联系,把各民族紧密地凝聚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成为祖国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有力促进了西南边疆各民族的凝聚,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得到不断提升。普洱茶马古道是普洱各族人民走向共同繁荣的道路,是普洱各民族团结进步的纽带,是一条民族团结之路。

茶马古道是各民族共同开发和经营的西南边陲的重要贸易线路。茶马古道上南来北往的商帮带来了各自民族的交换产品,也带来了自己的语言、文化艺术和生活习惯。在整个交流交往的过程中,不同的民族通过贸易增进了解,建立起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关系,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联系。这种联系除了在经济领域上的互惠互利,更多的是在文化层面上的互相尊重和学习。比如,通过普洱茶的贸易,普洱茶区与沿线周边地区以及藏区的联系日益紧密,普洱马帮在茶马古道沿线传播普洱文化的同时,外地马帮也将藏区文化、沿线民族文化带到普洱,促进了人们对藏区文化的认知和尊重。这种物质与精神产品的双向流通,有助于消除民族隔阂,增进民族之间的理解和友谊,为民族团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上有名的茶马互易就是最好的例子。由于藏族常年以奶肉、糟粑为主食,“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因此,茶成为藏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清代阮福《普洱茶记》载:“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说明了两地之间茶叶贸易的悠久历史;李拂一《南荒内外》载:“藏人嗜奶酪,不得茶则病……后来藏人自行到茶山或思茅贩运,兼以特产及骡马易茶”。以上均表明从久远的汉唐开始,普洱茶马古道就像一条大走廊,连接着各个民族,进一步促进了各兄弟民族之间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谊。至今,老一辈赶马人还记得到普洱贩茶的藏族马帮被茶乡人民亲切地称为“老友”,这就是民族团结的例证之一。

在茶马古道上,“茶叶已然不是单纯的商贸产品,也成了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密切联系、增进民族团结与友情的纽带。一包一袋,都寄寓着各族同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希望”。各民族共同为经营这条伟大道路而努力付出,在交往中既保存了各自的文化面貌,又相映生辉;既通商又通婚,经过长期的交流融合,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通过普洱茶马古道,西南各少数民族兄弟之间建立起来的友谊,一直得以延续,民族团结进步的佳话,一直在古道上传颂。

“茶马互易相得益彰垂青史,各族交融和衷共济贯古今”。我们今天研究普洱茶马古道,就是要把普洱茶马古道所蕴含的民族团结进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文脉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各民族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心间、融入血液,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续写好民族团结誓词碑故事,让民族团结的佳话代代相传。

(作者单位:普洱学院人文学院 师顺)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生物多样性保护】普洱市构建群众参与监测 ...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