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云资讯 >> 正文




【理润普洱 学以致用 用以促学 学用相长】普洱市打造区域性“全域文化”传承保护、开发利用的思考


来源:《普洱日报》  时间:2025/03/25/ 10:03 点击:

 

普洱,位于云南省西南边陲,拥有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486公里的国境线,与缅甸、越南、老挝接壤,是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一颗明珠,是彩云之南的面积大市、生态大市、资源大市、边境大市、民族大市、文化大市。

一、文化多元、民族特色多彩的普洱

文化是一个国家、地区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重要保障。普洱文化资源丰富,民族众多、文化多元,是普洱茶的故乡、茶马古道的源头,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茶马古道被学术界称之为“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之一”,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独一无二的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是一座历史丰碑,蕴含着深邃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精神,其理念、价值意义影响辐射着云南乃至全国;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的特色文庙,使儒家文化、文明得以在边地传播,发挥了传承我国古代文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作用;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南传佛教的庙宇也有许多生动的传说故事,是研究景谷傣族文化、历史、宗教的实物,具有历史、艺术价值;墨江北回归线穿城而过,这是太阳转身的地方;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拉祜族文化丰富多彩;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边境线长达183公里,是云南省唯一与老挝、越南两国接壤的县城;西盟佤族自治县是《阿佤人民唱新歌》唱响的地方,保留了特色鲜明的佤族原生态文化;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娜允镇和宣抚司署,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傣族土司文化和宗教、建筑、音乐等民俗文化,有极其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研究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土司制度、土司文化的珍贵资料地。

二、普洱打造全域文化传播的思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海南省在打造“国际旅游岛建设”时,提出全域旅游的概念。“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这里借用“全域”的概念,提出“全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传承保护、开发利用普洱的文化优势资源,对区域内文化进行全盘深入挖掘。全域文化将可以从“一点模式”走向“全域模式”,使文化和文化产业全景化、全覆盖,让普洱的文化资源更加优化、丰富化、科学化和系统化。同时,要求全社会、全民参与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开发利用,全面推动普洱市的文化及文化产业,使其在当代社会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三、普洱打造全域文化的对策及建议

(一)确立全新的全域文化工作新概念,形成全域文化工作合力。切实加强对全域文化及发展的统筹调研、研究,并对相关文化产业、文化环境、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内文化资源有机整合、融合发展、共建共享,以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带动和促进普洱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并形成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

(二)确立普洱的文化整体宣传格局。现代社会,文化多元,传播的力量巨大。宣传、旅游部门可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全域文化的整体宣传力度,加强舆论引导,形成宣传声势,进一步提升普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以文化带动促进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现代社会,很多文化遗迹几乎都成了旅游景区。如景东县、墨江县的文庙属国家3A景区;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娜允古镇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列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孟连宣抚司署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茶马古道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盟县具有代表性的“龙摩爷”也成了旅行者的旅游目的地,成为网红打卡点。

总之,文化和旅游紧密相连,普洱可通过对全域文化的传承保护、开发利用,促进本地区旅游业和旅游经济的发展,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并通过旅游业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改善城镇和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城乡旅游互动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增进农业人口的福祉。同时,深入研究“旅游+”在农业、体育、服务业、文化等领域的运用和推广,务实推进全域文化、全域旅游与相关行业的融合发展。

(四)文化产业的开发。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被公认为21世纪新经济时代的朝阳产业、黄金产业。普洱全域文化的传承保护、开发利用不能忽略文化产业的发展。

(五)发展全域文化与生态文化保护并重。普洱应将其多元的文化底蕴和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地区发展优势,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创造更多的绿色财富和生态福利。

(作者单位:云南省文史研究馆 李丽芳)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生物多样性保护】普洱市构建群众参与监测 ...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