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专题库 >>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 >> 正文




景迈山古茶林:人茶缱绻共和谐


来源:《普洱日报》  时间:2025/03/25/ 11:11 点击:

 

春季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苍翠欲滴,茶香四溢。穿行在古茶林间,景迈茶的千年幽香扑面而来,身着传统服饰的布朗族姑娘叶香行走在茶林间,向游客讲述“林茶共生、人地和谐”的古老智慧。

自2023年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这座“茶文化的活态博物馆”正以独特的魅力,演绎着文化遗产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共生之道。

伴随申遗的成功,景迈山迎来转折和机遇。为实现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普洱市制定并颁布实施了《普洱市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保护条例》等专项法规和规章制度,构建起“1部条例+N项细则”的法治体系。在日益完善的法规体系和治理机制保障下,当地群众恪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遗产得到持续有效保护。

惠民镇芒景村位于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核心区域,居住着布朗族、傣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芒景村党总支书记科哎华从小生长于此,深知古茶林保护不仅需要法律的约束,更需要村民的自觉参与。他积极推动芒景村制定村规民约,将古茶林保护和传统村落保护纳入其中。“爱护茶树,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这是我们的祖训。”科哎华说,守护好古茶园,保护好世代传承下来的宝贵遗产,已成为景迈山人的共识。

申遗成功以来,景迈山的保护图景悄然改变。在景迈山下的遗产“四中心”监测中心,工作人员正认真监测大屏幕上跳动着的景迈山实时数据。如今,景迈山监测预警平台系统已实现从发现预警、处置预警,到最后解除预警的日常管理流程闭环。在法治与科技的双重护航下,景迈山“森林——茶林——村落”空间格局更加清晰。这种“山上做减法、山下做加法”的智慧,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东方方案”,让山水之美与人文之韵更好地为发展增添光彩。

夜幕降临,景迈山翁基古寨亮起星星点点的灯火。布朗族村民玉呢家的庭院里,游客们体验着烤茶技艺,茶香与欢笑声交织在星空下。申遗成功带来的“绿色流量”,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共富动能。数据显示,2024年景迈山接待游客40.2万人次、同比增长33.52%,实现旅游收入3.38亿元、同比增长184%。

在景迈村糯岗古寨,“00后”傣族姑娘仙金正忙着调试直播设备。她带领团队通过短视频平台,助力景迈山茶叶走出大山、走向世界。“过去守着金山找饭吃,现在才知道绿水青山就是‘云上金矿’。”从旁观者变为守护者、受益者,在仙金看来,保护古茶林就是保护未来。

千百年来,景迈山上各族群众和谐相处,世代与茶共同繁衍、共同发展,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型示范。在这片茶香浸润的土地上,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现代转型正生动实践。千年之约,既是人与自然的命运相守,更是文明向未来的深情奔赴。(云南日报记者 胡梅君 高玥)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景迈山古茶树单株保护公益认养活动正式启动 ... 下一篇:仙贡:挖掘景迈山内涵 讲好景迈山故事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