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郭春祥)长期以来,普洱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茶产业发展列为清廉云南建设政治监督“护航行动”乡村振兴领域的监督重点,通过直入茶园看、直面茶农问、直奔茶企听等方式,坚决防止和纠正茶产业政策落实中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精准监督护航茶产业健康发展。 “头春茶,贵如金。春茶季节性强,清明前后十来天是采摘的黄金时期,耽误不得!”进入春茶生产关键期,思茅区纪委监委成立监督检查组,深入田间地头、茶企车间,走访相关职能部门,聚焦春茶采摘用工需求、惠农资金发放、群众受益情况等关键环节开展监督检查,督促各级相关部门落实落细茶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对症下药解决涉农疑难杂症。针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督促思茅区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人社局等部门制定解决方案、细化整改措施、压实整改责任、逐项整改销号。 “大爹,今年春茶的价格如何?一天能采摘多少?”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纪委监委联合县农科局、茶特中心等部门制定“春日时令”监督单,围绕景谷大白茶的种植、采摘、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深入一线走访,收集产业发展相关诉求建议,督促职能部门靶向施策,点对点解决影响景谷大白茶发展的问题。 针对走访中发现的茶叶生产技术不高、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纪委监委督促协调相关部门邀请科技特派员、有关专家深入田间地头、生产厂房,开展有机茶园认证、低产茶园改造、绿色防控、茶叶加工、茶叶机械使用等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着力提高茶叶田间管理及制茶技术水平。目前,已有26家企业的5.49万亩茶园获得有机认证和转换认证证书,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同时,墨江县纪委监委深入开展“破梗阻优服务”专项行动,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积极延伸监督触角,压实职能部门主体责任,推动茶叶零售、批发、专卖等线下销售和直播带货、电商等线上销售双向发力,拓展营销渠道,让茶叶从茶园走向茶杯。 “在常态化做好文化遗产保护落实情况、景区项目建设的监督外,我们坚持把茶产业发展作为基层监督的重点,建立‘统分结合’监督机制,一件一件督,一项一项促。”澜沧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统”就是由县纪委监委组建涉茶监督组,建立以“监督清单、督办清单、问题清单、整改清单”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台账,既统筹协调、贯通发力,又针对涉茶重点事项、重点领域开展提级监督;“分”就是发挥涉茶职能部门中派驻纪检监察组的“近邻”监督优势和乡(镇)纪委的“前哨”作用,分层级分地域开展过程性监督、穿透式监督,让“清茶”染绿一座山、富裕一方人。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