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一老一小”民生实事,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近年来,普洱市坚守为民初心,以为民服务为主线、以提升幸福指数为目标,不断织密“一老一小”群体的民生保障网,通过建设老年食堂、爱心护学等形式,用心用情做好服务,绘就一幅“朝夕美好”的和谐画卷。 
普洱日报讯(普洱市委组织部 文/图)近年来,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康平镇界碑村始终将关爱“一老一小”作为解民忧、聚民心的核心工作和关键抓手,持续开展“界碑夜校”、控辍保学、爱心助学、“双向大讲堂”、高考志愿辅导和界碑暑期学校等活动,建立健全青少年服务工作机制。 坚持全覆盖走访,找准工作重点。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体系的作用,通过入户走访、农户上报、信息比对等方式,全面摸排全村青少年底数。分类建立在校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留守儿童、离异家庭、残障儿童、心理异常儿童等台账,实行一人一档、动态更新,精准掌握青少年基本情况、困难问题和成长需求。将村团支部、青年儿童、教育资助等工作进行整合,确保工作责任明晰、问题解决及时、工作推进有序。此外,界碑村还树立“小规约赋能大治理”理念,以云南省第三批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为契机,将抚养教育子女、表彰优秀学子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实施范围,持续构建青少年健康成长良好环境。 坚持抓党建促团建,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深化边境团建长廊建设,将界碑村团支部作为服务青年、引领青年的关键纽带,常态化组织开展主题团课、儿童节走访慰问、青年节座谈交流等活动,持续拓展团建工作覆盖面、影响力。注重思想教育引领,教育并引导界碑青年争做“四有好青年”,共同为家乡建设作出贡献。 坚持“帮、引、带”树新风,营造崇学重教氛围。积极发挥定点帮扶单位、在校大学生等资源优势,构建结对帮带、互相促进、比学赶超的学习机制,营造崇学尚教、成长成才的家风学风村风。开设“界碑夜校”“双向大讲堂”,以驻村工作队员自身经历为线索,引导学生爱学、好学、善学,让青少年真切地感受到知识和教育的力量。 坚持防救惩治并重,校准成长成才航标。积极对接协调市委组织部、县民政局、上海宝武集团等单位,开展“微心愿”、走访慰问、爱心资助等活动,帮助解决青少年生活困难等问题。同时,加强对单亲离异家庭、留守儿童的关心关爱,协助学校开展控辍保学、送教上门等工作,确保义务教育全覆盖落实到位。此外,界碑村围绕青少年犯罪、校园暴力、电信诈骗等主题开展专项普法,帮助青少年树立法纪意识,自觉抵制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活动。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