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在普洱的田间地头,西瓜、马铃薯、贡菜等果蔬接连成熟上市,田间地头,农人们正辛勤劳作,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近年来,普洱市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拓宽销售渠道,让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李妍 雷启民 牛雨)时下,普洱市本产季咖啡鲜果采摘已接近尾声。近日,走进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凤山镇平寨村的咖啡种植园,咖农们穿梭在咖啡树间,熟练地采摘着最后一批鲜果。 采摘下来的咖啡鲜果,在经过咖啡加工厂的一道道工序后将被运往各地。平寨村村民谢文明开心地说:“我家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种植咖啡了,发展到现在已经有60多亩的规模。今年,借助凤山镇开展中低产咖啡园改造项目的机遇,我打算进一步加强对咖啡地的管理,提高咖啡果的挂果率和品质,争取更多收入。” 近年来,围绕“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凤山镇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电商等的示范带动作用,探索“龙头企业+基层党组织+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农村电商+N”的合作模式,构建起多方互利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有力推动了咖啡产业的规模化、品质化发展,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目前,凤山镇咖啡种植面积已达3786亩,产量1325吨,产值约590万元。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